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九旬指画大师捐赠纪念“飞虎队”抗战作品

2016-04-05 09:51:47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成都4月4日电 (记者 胡敏)4日,清明之际,94岁的中国“聋派指画”第三代嫡传指画家刘多俊来到四川建川博物馆,向该馆捐赠自己的“飞虎队”抗战指画作品及《抗战篇》综合画册,以此纪念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先烈。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作为那场抗战的亲历者,刘多俊先生回望抗战历史,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用了一年时间,用手中的笔创作了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抗战篇》画册,并创作了《纪念“飞虎队”参加中国抗战》指画作品。

“在成都华阳小学读书时,被学校委任为‘漫画专员’。抗日战争期间,就在校外街门墙木制宣传栏展示抗日宣传画”,刘多俊先生不顾年迈,缓缓起身介绍了自己亲历的抗战,虽然时间已过去70余年,但刘老依然记得当时自己画作的名字,一则《磨刀霍霍》,一则《打回老家去》,这些画表达当时中国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

刘多俊还是日军轰炸四川乐山暴行的亲历者。1938年,日本侵略者开始轰炸成都之后,刘多俊与父母、姐姐到了四川乐山亲戚家避难。1939年8月19日,刘多俊在乐山青衣江边,目睹了日军36架飞机轰炸乐山城的惨景,“轰炸两个小时之后,我就用画笔记录下了灾难一刻,当时心情无比愤慨。”

乐山大轰炸的灾难场景被刘老收入了画集《抗战篇》,一同也捐给了建川博物馆。谈及与“飞虎队”的情缘,刘多俊先生说,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每当成都黄昏入夜时分,在西部天空便能看到各式飞机起飞,后来刘老才知道那就是美国援华的“飞虎队”,他们正飞赴战场,这些场景为年轻的刘多俊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刘多俊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指画大师聋道人刘锡玲的第三代传人,其家族人员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刘锡玲是中国“聋派指画”的创始人,其开创了中国画旅行写生之先河,曾深入中国西南边陲绘制史诗巨作《邛崃叱驭图》。1915年,刘锡玲以巨幅指画《桂湖春燕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成为中国绘画走向世界获得国际金奖第一人。

刘多俊指画深得其祖父刘锡玲指画之遗风,手法细腻,色彩变化丰富,清淡高雅。指画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中国画运用毛笔可实现墨分五彩,而指画无法分墨,其技艺就显得尤为独特。

刘多俊先生表示,将自己的作品捐给建川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先烈,也是为了记录历史让大家更加珍惜和平。在接过刘老的作品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表示,刘老的作品很特殊,他用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抗战历史,值得博物馆收藏和向民众展示。(完)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