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上海牙雕:突围于“濒危”与“非遗”之间(4)

2016-11-29 15:22: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镂空雕”的意外发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为其新颖独特感到震惊。但因当时制作工具简陋,凑刀方法受到限制,工艺技巧尚处于幼稚、拙朴状态,且有粗陋毛糙之感。然而,因这一特别的艺术新形式有其诱人的魅力: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营造出纵深透彻的景致,所以这一奇特的牙雕形式,在形成和发展之初,便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高度关注。以后在长期探索中,日臻完善,并逐步演变成了上海牙雕细花地方品牌的一大经典特色。

胡昌民介绍,从工艺手法上说,上海象牙细花雕刻是镂空雕、蚌景雕、横山子、盆景花篮、微雕细刻、扇面拉花等地方特色雕刻的综合性总称;从表现形式上说,是运用象牙材料,施以特殊技巧,以不同线条、块面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立体或平面造型艺术形式。因此,象牙细花雕刻既具象地表现特定形态生长关系,也不拘泥原形比例,在表现合理性的同时,夸张其个性特征,省略小的琐碎细节,强调内在精神。它以写实兼夸张的物象搭配、线面穿插,求得局部与整体、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在象牙雕刻中,哪怕是没有立体形态的云、水、光、气、往往都是运用流畅的线来表达的。当充分运用线面刻画来塑造山水人景、飞禽走兽、花卉草虫时,将这种线面刻画的奥妙与神奇、潜能和力量都最大限度地加以充分发挥,使之成为象牙细花雕刻造型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表现特征。

牙雕细花的地方特色形成过程,真实反映了民间艺人继承传统、勇于突破的精神。比如,蚌景雕由花篮和小板子透雕演变而来,是受高尔夫牙球启发;牙雕龙船则是受果核雕影响,它的形制后来也越做越大,等等。

回望上海牙雕的地方特色逐步演绎成型过程,胡昌民对其风格特点和进步标志归纳为几个方面:首先,取材广泛性。汲取天上人间、古往今来、真实虚幻的美人、美事、美景,作为创作题材。其次,体裁多样性。圆雕,人景组雕,牙木结合,观赏性摆件,挂件,掌上把玩,装饰日用品,不一而足。其三,造型独特性。既可远观,也耐人近赏而细细揣摩。其四,技法高超性。刻画精到、细致、灵巧、剔透的雕刻,超越人们想象的极限。其五,格局神奇性。雕景有小中见大、近中见远、以一当十、似真非真、假中传神的艺术效果。其六,技巧灵活性。竭尽刻、镂、雕、凿、括、掏、透、拼之能事,集各特艺功夫于一景。

艺贵专精,追求极致。着眼于文化传承,胡昌民说,上海牙雕细花地方特色的形成,透过其表象看实质,其之所以能均衡发展、全面开花,贵在其中一项关键的表现技巧已在演绎中成型。譬如,细花牙雕以线面的组织与变化为主轴,注重线面刻画,用以表现不同的物象特征。这种最大限度地运用、发挥“线面组合”的方法,是这一特种雕刻的核心技巧,这其实也是上海牙雕细花形成特色、走向成功的一项关键工艺技巧。研究和提高上海牙雕细花的艺术特色和技巧特征,其“线面组合”方法就是关键的切入口。

“濒危”“非遗”探寻路在何方

1990年起,根据国际“禁止象牙和象牙制品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销售”的联合协定,中国全面停止自古以来的传统牙雕工艺,停止进口象牙原料和象牙制品在境内的生产和出口。

相应举措实施后,上海牙雕生产因进口原料和出口销售中断,不得不对原上海玉石雕刻厂、上海长江刻字厂、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等本地牙雕行业仅存的近三百名牙雕技艺人员,在保存技艺、人员疏散的原则下,保留近二十名技艺骨干继续从事牙雕研究及保存性工作,其余人员全部转产或改行。

关键词:牙雕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