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千年历史龙湖古寨“孝、义、忠、信”之宗祠文化

保存图片 2016-08-05 17:08:56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龙湖古寨位于潮州韩江西面,创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属于国宝级的建筑。之前龙湖古寨大约有一万人居住,由于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的服装加工厂落地于此,村里大部分人赚到钱后便搬到了古寨西边重新规划的居民区。目前整个龙湖古寨1.5平方公里,难得的是旧房子基本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龙湖古寨的祠堂分布

宗祠可以看作是潮州文化的核心,龙湖古寨有五十多座宗祠,是用于祭拜祖先、感恩戴德的地方,为家族的团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传承着中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据人称“寨主”的潮州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福昌介绍,龙湖古寨的祠堂建筑分布是按照《周易》里的九宫八卦图设计建造。《周易》讲究天人合一,体现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所以整个古寨东面滨临韩江,西面被无数池塘环绕,四周被水包围,矗立在水域中间。古寨里面设置了三街六巷,三条横街紧靠东面、六条横巷紧靠西面,南北直接贯穿。三条横街即三梁主“墙”,西面六断即主“空”,所以墙为天、空为地,天地合成泰卦,这便是泰卦的由来。“三条”(墙)在下面,“六断”(空)在上面,所以地在上、天在下,故“泰卦”的卦象象征着通达、心通的寓意。

国内第一座祠堂:先生祠

一直以来,龙湖古寨四途兴通、财源广进,出现了很多科举出身的文人,与其说是风水带来的好运,其实更重要的是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倡导文化教育是龙湖古寨比较突出的风气,于是在这里出现了国内第一座祠堂——先生祠,也是龙湖古寨独一无二的学生为老师修建的祠堂。这位老师叫王侗初,当时祭拜不断,一共连续祭拜了十八代。明朝提倡孝道,朝廷吏治有规定,当官的祭五代,庶民的祭三代,显而易见,“先生祠”祭拜了十八代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对先生祠的祭拜直到1949年才停下来,要不然将要延续四百多年。

据吴福昌介绍,清乾隆二十七年,潮州知府为这位王老师撰写了碑记,碑记中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龙湖古寨的八位学生请王老师执教,因为王老师执教有方致使八位学生都学业有成、考取了秀才。因为这位王老师无后,这些学生为感念老师之恩,在他过世后集资为他建立了祠堂,并且祭拜不断。

到了清乾隆二十七年,由于祠堂经历了百年之久,开始破旧,于是这些学生的后代又重新集资对它进行重修,而后祠堂焕然一新。这些学生的后代请了当时的潮州知府周硕勋为先生撰写碑记。开始的时候周知府并不同意为王侗初先生写碑记,他认为王侗初只不过是一个乡村普通教师,非一代大儒,按照当时的吏治还达不到让知府给他写碑文的级别。后来周知府被学生们的再三请求所感动,并且好奇为什么这里的人在时隔百年后,还对一个乡村普通教师念念不忘。于是周知府跟这些后代一起去了先生祠,看到祠堂的龛位不止放着王侗初先生的牌位,还有其他两个牌位,一个是王侗初父亲的牌位、一个是七学子之一谢林的牌位,这两人的牌位同王先生的牌位一同受到后世的祭拜、共享人间祭拜香火。谢林是王侗初的学生之一,也是无后之人。这些后辈在祭奠老师的同时还追溯到老师的父亲及学生,让周知府感慨颇深:龙湖寨不仅尊师重教,还会重视同窗之谊,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仁大义,于是同意为先生祠撰写碑文,同时将学生的后代全部撰写在碑文里面。

吴福昌认为周知府为王侗初撰写的碑记印证了古人的话:教育应该从乡学教起。意思是道德的教义应该从小(学)开始教,教育得当才有“大仁大义”的产生。

敢为天下先的阿婆祠

公祠到处可见,在龙湖古寨里有一座比较特别的女性祠堂,叫做阿婆祠。在古代妇女地位低微,专门为女性建立的祠堂在国内寥寥无几。阿婆祠建于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被称作阿婆祠呢?吴福昌解释说,阿婆在潮汕地区称作“赤脚”,顾名思义就是没穿鞋的丫鬟,是被买来伺候阿娘(正房)的。在古代,她是丫鬟出身,不是明媒正聘娶亲回来的,这样的女人没有名分、没有地位,所以过世后,她的牌位不能进入公祠。

潮汕地区有一句话叫做:阿婆生子认阿娘。阿婆生的儿子在外面要说自己是正房生的,不敢认自己的亲生母亲。无论在外面还是回到家里,儿子都不肯认自己的亲娘,并且称呼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姐姐”,称正房为“娘”,可见阿婆没有社会地位,在当时是被看不起的。“阿婆祠”的主人公阿婆生了一个大孝子,儿子为了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在她死后,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比一般公祠规模还要大的祠堂,用以供奉她的牌位、祭奠她。

这个大孝子便是清代的富商黄作雨。那个朝代是不允许为“阿婆”建祠堂的,但是黄作雨不顾族人的反对,执意要为自己的生母建立祠堂,他这种超越常人的行为一时被传为佳话。

阿婆祠的牌匾上写了四个字“椒实蕃枝”,意思是见花椒之果实硕果累累,基业就繁盛,用于比喻子孙众多壮旺的意思,即借植物来比喻人。其实本意是赞美女人体魄好、身体健壮,能生很多孩子、能传宗接代,所以“椒实蕃枝”这四个字用在女祠这里很贴切。阿婆祠的面积是一般公祠面积的两倍,见证了黄作雨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精神,也印证了“子不嫌母丑”这样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