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青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1)

2016-10-04 21:54:05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由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蜗牛民艺工作室共同主办,中华网联合主办的“相信青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于10月4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方案总计设计类、考察类、传播类、综合类四方面,包括戏曲、染织、烧制、刺绣、绘画、武术等多种多样的民艺传承方案,涵盖了青年设计师、手艺工作室和学生团体等青年力量。

他们是深藏民间的高手,是民艺传承的践行者,他们是让民艺焕发活力的先锋力量。在陈述会上,这些优秀传承方案的代表现场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与思考。

传统砂器创意餐具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出土自小坪山窑的荥经砂器,原材料来自当地的观音土和白垩纪时代的煤灰,主要产出砂锅、药罐、餐具等生活器皿。小坪山窑源自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炼制的砂器能承受1300度的温度,只需两小时便可烧制成功,这在陶瓷类中绝无仅有。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砂器在现代为何不再流行?砂器能否重新焕发生机?一直往实用方向发展的荥经砂器为了让传统砂器制作工艺得到延续,一方面增加砂器的经济附加值,另一方面,拓展砂器的应用范围,让砂器重新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之中。这一转型的困难之处在于砂器设计,荥经砂器以定制为主,工人都是当地的老艺人,只能生产传统的简单器型,无法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需要专业设计师来到当地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砂器器型、颜色与受众。

梓曰木作一方·原舍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梓曰木作”团队取自“情系桑梓,落叶归根”之意,设计师创新性地手绘效果图,同时担任匠人的职业,从设计、施工到产品制作都全程参与,提高了设计感与设计师的价值。在产品研发方面,“梓曰”带来的案例“一方·原舍”运用了榫卯、木钉等传统技艺,外观简洁、大方,可用于茶道,花道,香道,禅修,古琴、冥想。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梓曰”的核心基于木作,木工的美学在于木制品的拼接,现代机械提高了传统手工业的效率,但代替不了手工的温度。将机器与手工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持木工原有的温度,才是“梓曰”的发展之道。在“野蛮生长”的同时,“梓曰”也面临着产能较低,设计师水平参差不齐,商业化程度低,缺少相关资源等难题。

蓝有百种——从蓝染中寻找无限可能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吾土吾生民艺工作室的创始人韦祥龙致力于推广布依族的染织技艺,据文字记载,布依族地区种植蓝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而在布依族几千年来口口相传的古歌当中,神灵在创造创作世界万物的同时,还帮助布依族发现了棉花和蓝靛。在布依族的歌曲中,还有去天上和七仙女学习纺织绫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