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平静:《嫦娥奔月》与诗词歌赋 挚献梅葆玖

2018-05-08 14:07:31  凤凰网    参与评论()人

《嫦娥奔月》是1915年由梅兰芳、齐如山和李释戡根据《淮南子·览冥训》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和《搜神记》卷十四中“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的神话而编创。

《嫦娥奔月》在剧中开创了“花镰舞”和“袖舞”;唱腔设计突破了“规矩”,首次在京剧曲调中移植了【南梆子】,使梆子京剧化。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在实践上最讲究的是“和”。要之在于“和”,在于“非和勿美”的美学原则;曲牌的改革创新,贴合剧情,实现了寓美融情的意境。

【南梆子】是专为配合全剧最末一场的“袖舞”而设计,“这清清冷落有谁知?”——表现嫦娥独处寒宫“悔恨交加”的幽怨心境。

重建这组《嫦娥奔月》诗词歌赋舞谱剧照我特别针对的是“袖舞”呈现。

《诗情化意》在第三章『以诗之名·寄以深情』强调《诗大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更进一步的说明“身体的领会能力往往是大于语言的,身体动作的韵律成就了人对于文字丰富涵义的领会。只有身体的参与,才能使人领会更多‘不可言喻’的思想感受。”

据《舞谱》中–“《嫦娥奔月》的服饰装扮经过三个月的反复尝试与练习,选用了颜色淡雅素花的古装长裙和正顶上的双髻,飘然若仙”;并且图中绘制的“采花衣”与“仙宴衣”,系按照实物所绘;提供了最直观的服饰原貌。古装服饰相较其他戏装“上衣较短,时亦加云肩,水袖会比普通的戏衣较长;而裙子系在上衣外,有时加飘带”。创排时期,梅兰芳与挚友们汲取国画中的仕女形象做古装扮相,“短衣长裙,腰间佩带如意结与玉佩垂带”;嫦娥是由人而仙,仙的舞台形象与人要有区别;所以在制衣时我坚持请师傅们用白色绸缎,上衣每边是两米五的杭纺水袖,腰间加飘带。

梅兰芳于1930年结束华盛顿的半官方演出后,在纽约的The Forty-ninth Street Theater正式首演,纽约时报随即评价:“梅氏扮成个女人,但是全身只有脸和两只手露在外面” (Only face and hands free)。

张彭春在演出前,特别强调“中国京剧是古典戏剧的精华,只有最聪明而有修养者才能欣赏。愚蠢者则听不懂,他们是难以久坐的。”

《诗情化意》在第二章节提到:“中国文化的没落即是‘改雅从俗’。这并不是曲高和寡与道近易从的问题,而是体现在艺术的表现手段上;梅兰芳的京昆艺术是用含蓄蕴藉的身段表现情欲化的艺术内容,并不是将不可登之台面儿的流俗内容照搬于舞台,这即是‘雅’!这就是中国含蓄蕴藉的诗学传统表现的艺术美,这亦是深受中国儒学影响的‘节制之美’与‘中庸之美’。”

艺术的追求是提升人的精神层次,而不是堕落人性,如果情色的出现是萎靡与腐蚀人的精神层次,我认为就应该避免。

我们的中国艺术,着重“文化性”,并不像别国那样,侧重于“生物性”的表达方式。

至少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我可以完全限制,我希望观众始终明确衡量艺术的审美底线,是源于精神需求。

“传承的工作”较之舞台的演出工作更为重要,这一点先生(梅葆玖)亦曾直接公开明确过。舞台的辉煌只是一时的,文化与教育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不能一直是空白;如果没有任何人积极的去做这一方面的引导工作,观众的思想认知始终达不到,最后这门艺术会逐渐演变成无益于身心的娱乐产物,实现不了这门艺术的实质价值。

我们的艺术并不好高骛远,不需要盲目的追求大制作,真正的艺术自然会吸引有质量的观众,艺术要演绎给少数的知音。

艺术的责任对我而言是“醒世”——真正做到“醒世”是不容易的,它不能是高举口号,纸上谈兵;而是一定能做到“喻理醒世”;这亦就是艺术的伟大之处。艺术不会说教,在创作者的身体力行中却能对你潜移默化。

艺术的兴盛只有不断地繁荣作品推陈出新,绝不能强行推广容易适得其反。京剧的发展与创新应是循序渐进,否则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016年3月29日先生(梅葆玖)留给公众的最后一段讲话,他当时是喘着气讲完的;我一字未改,实在觉得有必要将它们再次整理出来:

我已年近八十多了,生逢盛世精神爽。京剧艺术的发展和新生代的演员,和我们的观众的产生,人们欣赏的水平不可能停留在五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前,所以我们的目的是要完善,而不是要破坏或者削弱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这种完善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梅兰芳表演和他的精神艺术。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