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侯建川: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弄百万兵

侯建川: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弄百万兵

​在孝义皮影戏最没落的时候,他放弃安稳的工作,半路出家从零学起皮影戏,最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孝义皮影戏第八代传承人。他为古老的皮影艺术注入时代精神,反腐、抗疫等都成为他作品中的内容,他还努力推动皮影与电影、动漫等艺术形式的融合,让传统皮影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2-06-22 11:25 孝义皮影戏 侯建川 第八代传承人
侗族银饰:千锤百炼传承的非遗

侗族银饰:千锤百炼传承的非遗

银饰是侗族日常穿戴、特别是节庆必不可少的饰品,也是工匠千锤百炼、代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年59岁的吴共能是广西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从父亲的手上传承了这门技艺,已经干了40多个年头。如今他的儿子也跟着学习银饰制作。吴共能说,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侗族银饰锻造技艺在三江代代相传。

2022-06-17 11:23 侗族银饰 银饰 银饰锻造 手工艺
吴晓红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

吴晓红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

从泰顺县茶厂技术拼配员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绿茶(三杯香)炒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吴晓红始终呼吁茶文化进校园。如今,她带着四十余载的制茶、审评工作经验走进职校兼职授课,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传授经验,让茶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2022-06-15 10:16 茶文化 薪火代代相传
用老手艺做新题材 面塑是一件很“酷”的事

用老手艺做新题材 面塑是一件很“酷”的事

教摩纳哥亲王制作面人“冰墩墩”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郎佳子彧一直尝试用老手艺做新题材。他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让更多人看到面塑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2022-06-15 10:04 面塑 传统手艺 老手艺做新题材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炎炎夏日 感受非遗里的清凉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炎炎夏日 感受非遗里的清凉

凉茶、扇子、香云纱……芒种已过,仲夏来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感受“非遗”里的夏日,为你带来无限清凉。赛马会、赛龙舟,除了生活用品,这些传统体育也为你点亮夏日精彩。就像沙滩上的美丽海螺,夜空中的点点繁星,“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装点了眼中的风景、丰富你我的生活。它们蕴含中华民族卓越智慧和文化内涵,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2022-06-13 10:37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遗产日 文化遗产 非遗
近百名外籍专家感受中国非遗

近百名外籍专家感受中国非遗

从仿古牌楼进入,仿佛穿越到宋时街市,角楼檐下错落悬挂着丝竹灯笼,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只见一位位传统匠人把工作台搬到了现场,向观众展示温州漆器、瓯塑、泰顺木偶头雕刻、乐清细纹刻纸等多项非遗制作技艺,指尖上的精彩让往来游客不禁驻足翘首。

2022-06-13 10:13 非遗制作技艺 民间艺术家
北京非遗:创新性保护传承 多样化融入生活

北京非遗:创新性保护传承 多样化融入生活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重点建设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不断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续写创新性保护传承、多样化融入生活的新篇章。

2022-06-10 11:05 北京非遗 保护传承
一片“匠心”在铁壶——铁器锻造技艺传承

一片“匠心”在铁壶——铁器锻造技艺传承

作为齐国故都,淄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从事铁矿开采并诞生冶铁技术的地方之一。龙泉镇一直有制作铁器的传统。龙泉镇文化站站长徐艳艳说,过去,祖祖辈辈的铁匠以赶集打铁壶、农具等为生,当时的铁壶主要是生活用具。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铁壶变成了集生活用具、装饰、观赏为一体的艺术品。

2022-06-10 10:19 齐缘堂铁壶博物馆 龙泉镇 铁器
非遗绽光彩 展卷新时代

非遗绽光彩 展卷新时代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各地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景呈现,展示非遗之美;全民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全国联动,营造起浓厚的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

2022-06-08 10:1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 匠心传承
非遗“老手艺” 遇上“新匠人”

非遗“老手艺” 遇上“新匠人”

非遗“新匠人”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如何为非遗赋予新创意?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青年说》来到他们身边,一探究竟。

2022-06-07 10:03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 非遗赋予新创意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