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正文

黑石号上遗留的唐朝时留下的东西,件件都是奢侈品

保存图片 2016-08-04 09:08:00  左右拾遗    参与评论()人
黑石号上遗留的唐朝时留下的东西,件件都是奢侈品
上一张下一张
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碗。
图集详情:

1200年前沉没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国唐朝“货”,为人们讲述了“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故事。

它来自一个渔夫偶然的发现。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位渔夫在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外海潜水捕捞海参时发现了一堆陶器。随后,一家德国打捞公司闻讯而来,在证实这是一艘沉没古船并命名为“黑石号”后,立即于1998年开始了持续近一年的打捞。

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

人们从中发现了带有唐代“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826年)铭文的瓷碗、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罕见的唐代专贡皇室的“江心镜”、唐代皇家大盈库所拨器具以及唐代长沙窑的50000余件瓷器等。再结合其他器物考证,专家最终确定了沉船年代为9世纪上半叶。而船上载满中国陶瓷、沉没于印尼水域的事实,则证实了中国在唐代就与印度洋西边的中东诸国存在了直接的海运贸易,也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直接证据。

随着“黑石号”沉船文物出水信息的大量传出,中国的几家博物馆于2002年相继向印尼方及打捞方提出了购买意向,但最终未能购得。之后,新加坡一家公司筹资3000余万美元后在2005年购得这批文物。至此,“黑石号”上的唐朝“货”最终落户于“狮”城。

“黑石号”上的瓷器和珍宝被打捞出水,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得到了妥善保管和珍藏。船上60000多件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其中大部分是瓷器,另外还有数十件精美的金银器和铜镜。由此,人们不禁猜测,“黑石号”会不会是一艘中国船只?

实际是,它并不是一艘中国船只,而是一艘阿拉伯人制造的帆船。它尖头尖尾,桅杆上挂着正方形的风帆,船上没有引擎,全靠自然风力在海上航行。这种帆船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个船体不使用一根铁钉,而是用椰壳纤维搓成的绳子缝合而成。

据记载,住在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人,是中世纪最为活跃的商人群体之一,早在公元七世纪,他们就掌握了季候风的规律,靠着风力推动,驾驶着三角帆船从阿拉伯半岛出发,向东到马来半岛、东南亚,甚至中国进行贸易活动。随着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阿拉伯人更是频繁驾船来到中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贸易主角,而“黑石号”就是其中的商船之一。

专家说,波斯湾地区很可能是“黑石号”的出发地,之后往中国方向出发,沿途可能到达泰国、越南,然后到达广州。当时的广州,是东方第一大港,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港。“黑石号”上运载的大部分商品在这里卖掉,然后买进大批中国货物,其中主要是陶瓷。从“黑石号”上发现的大量扬州货物可以推测,船只从广州继续北上,最北到达扬州,在扬州补货后,重新回到广州。

现在看来,“黑石号”在扬州购入的最珍贵的商品,就要数三件唐青花盘了。专家说,这三件唐青花盘,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完整青花瓷。它的出现,将打破“元青花是中国最早青花瓷”的传统认识,把中国青花瓷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

除了唐青花盘,“黑石号”还在扬州购入了很多铜镜,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扬子江心镜。江心镜,因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时铸于江心而得名,是唐代扬州向皇帝进贡的铜镜。

据记载,有一年,一名扬州官员去向唐玄宗进献江心镜,他为了突出江心镜的奇特之处,特意为唐玄宗讲了一段故事。正是因为这段故事,唐玄宗对江心镜情有独钟。那么,江心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作为朝廷贡镜,它又怎么会出现在“黑石号”上呢?

据说,有一年的五月初,扬州著名的铸镜工匠吕晖,正在为铸造进贡用的江心镜犯愁,不知道该怎么铸造才能得到唐玄宗的喜爱。恰在这时,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老人的指引下,吕晖找到了铸镜的灵感。他把铸镜炉搬到一条大船上,到五月初五这天,把船开到扬子江心,等到正午时分,才开始铸镜。

奇怪的是,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到了铸镜的正午时分,突然白浪滔天,江水掀起的大浪足有30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五年之后,陕西大旱,唐玄宗于是命僧人求雨。僧人求雨失败后,无奈中想到用江心镜求雨,谁知顷刻之间天降大雨,很快缓解了大旱。

史书中对江心镜的记载,虽有些传奇,但江心镜的铸造确实奇特。据古人解释,它选择在五月五日的午时于扬子江心铸造,是考虑到阴阳五行和天时地利之道,认为这样铸造的铜镜,才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然而,“黑石号”上的江心镜,并非铸于五月五日的午时,而是“十一月的二十九日”。由此,专家推测,大概因为安史之乱,工匠们出于生计考虑,才为外商铸造了这面出口外销的江心镜。

史书记载,扬州不仅是唐代铸镜的重要产地,也是金银器的制造中心。“黑石号”上很多工艺精湛、花纹精美的金银器,就可能制作于扬州。

当时的扬州,不仅手工业发达,成为货物的集散地,还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无论是北上京城,还是南下远航,扬州都是必经之地。繁荣的海上贸易,吸引了众多伊朗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前来经商。

当时,唐朝人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统称为“胡人”,认为胡人精明会做生意,就连当时的诗人杜甫,听说胡人经商赚钱,也不禁心生羡慕,想顺势搭船到扬州见识一番,可惜最终未能成行,只留下“商胡离别下扬州”的遗憾。

“黑石号”在扬州购买的大宗货物,除了铜镜,还有大量中国瓷器。这些瓷器来自中国各个窑口,有长沙窑、邢窑、越窑等,直到把船装得再也装不下了,“黑石号”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扬州,南下广州,开始为返航做准备。

唐朝注重对外贸易,从广州出发的航线,成为当时中国通往印度、阿拉伯甚至非洲东海岸的最长的一条远洋航线。广州,也由此成为东方的第一大港。正是这个原因,“黑石号”返航时,广州是必经的一站。那么,“黑石号”接下来要在广州完成哪些使命呢?

广州是唐代最重要的对外港口之一,海上贸易的船只,一般都把广州作为最后的补给港和包装地,并在这里等待冬季季风的到来。在广州,“黑石号”和其他阿拉伯商船一样,除了要补充一些远洋需要的食物和淡水之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包装瓷器。

用来包装瓷器的,是广东官冲窑烧造的大瓮,这些大瓮形体硕大,非常结实,最适合包装形体较小、规格统一的瓷碗了。包装时,把瓷碗一个摞一个,一圈一圈地套放到大瓮里,然后在里面装充稻草或茶叶,把碗和大瓮之间的空隙塞紧,之后再用盖子密封。这样的包装,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又可以令瓷器与空气和水尽可能地隔绝开来,使得“黑石号”出水的很多瓷器,在1200年后仍然能够釉色如新。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广州大瓮的完美包装,很难想象黑石号这样一艘小船,竟然能装载下60000多件瓷器。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瓷器都被包装到了大瓮里,像邢窑白瓷、唐青花、白釉绿彩瓷等名贵瓷器,被小心地放在了靠近船头的地方。更加贵重的金银器,则被万分谨慎地藏到了船舱的夹层里,直到“黑石号“出水,才被意外发现。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后,“黑石号”剩下的工作,就是静静等待季候风的到来。像所有的阿拉伯帆船一样,“黑石号”没有引擎,完全依赖风力航行,只有季风来了,才能开始返航。

由此推算,“黑石号”返航的时间,大概也应该是阴历年底的时候。此时,正是冬天的东北季风盛行的时候,“黑石号”正好趁着这个时机扬帆返航,如果不出意外,数月之后,“黑石号”上的船员们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不幸的是,“黑石号”从广州出发二十多天后,就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勿里洞岛附近沉没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