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收藏 > 正文

从出土文物看海昏侯刘贺:一个大写加粗的城会玩(1)

2016-03-23 10:20:05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郭鹏

编者按

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国的发掘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刘贺”“海昏侯”“海昏侯国”等字眼反复被提及。终于,经过科学发掘和修复的441组海昏侯国出土文物,横亘两千年,纵横数千里,裹挟着浓浓的汉代风尘,来到了首都博物馆参加特展。自开展以来,备受观众青睐。

本文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考古发烧友”,更曾亲临考古发掘现场。他为了一同观展的同事们,撰写了下面的“讲解提纲”,大受欢迎。让我们也跟着来一场“平面”观展,穿越时空,睹物思人,探访一个真实的刘贺和他的海昏侯国。

  历史背景

  刘贺活得很憋屈

  是个典型的政治牺牲品

在历史记载中的刘贺,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爷爷是汉武帝刘彻,奶奶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李夫人生前很受汉武帝恩宠,死后陪葬在汉武帝刘彻墓旁,远比重臣卫青、霍去病的墓更靠近汉武帝,可见地位非同一般。汉武帝刘彻有6个皇子,刘贺的爸爸是李夫人亲生,叫刘髆;叔伯刘弗陵,是汉昭帝。刘贺的爸爸被封为“昌邑王”,具体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刘贺是个典型的人生失意者——在世30多年间曾经历王、皇、囚徒、侯几种身份的转变,而他去世时,年仅34岁。刘贺有4个姐姐,他5岁的时候,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接替故去的父亲,成为了第二代昌邑王。

在平稳地当了10多年的昌邑王后,他的命运突然出现了巨大变化。刘贺19岁时,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膝下无子,只得从汉武帝的孙子们中间进行选拔,刘贺在大臣霍光的操纵下从昌邑王被“提拔”继承皇位,这是他的人生顶峰。27天后,由于政治权力的纠纷,刘贺的举动让霍光深感不安,他联合朝臣,宣布刘贺淫乐无道,干了1127件荒唐事,由此将刘贺废掉。史称“汉废帝”。

回到山东后,刘贺被软禁在山东昌邑,一呆就是10年。此时的昌邑国已被废除,被囚禁监管的刘贺混得一塌糊涂。当时的汉宣帝听闻监管的汇报,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免除其一死,并“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在南昌,刘贺当了一段时间的海昏侯后,又因被监管人员进了谗言,食邑大为减少。按照当时的政策,刘贺在海昏侯国只享受待遇,相应的行政权力归海昏县。且根据文献的记载,刘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可怜到连祭祀自己祖先的资格都没有。

  展览讲解

  “海昏侯国” 细小之处见讲究

本次首都博物馆的特展由四部分组成——“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身份”“保护共享”。

“惊现侯国”部分,主要陈述的是整个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学史——它是如何被发现与发掘的,展示了海昏侯国的遗址布局和海昏侯墓的发掘起因。“王侯威仪”部分,则尽显大汉皇室的宏伟,向观众呈现了汉代诸侯的吃喝、出行、娱乐、社会交往、生活潮流、礼仪文化各个方面,使参观者身处其境,耳濡目染,充分领略大汉王朝的荡荡雄风。“墓主身份”部分,通过文物、文献“二重证据法”,论证了墓主身份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保护共享”则表现出整个发掘采用了全新的工作理念、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可靠的支持保障,体现了保护工作的权威、科学、规范。

  “五色炫曜”一词,恰如其分,却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