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收藏 > 正文

看了梁思成的手绘稿,终于明白林徽因为啥没选徐志摩了(6/21)

保存图片 2016-12-23 16:43:00  民国历史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图片整理|杨惠涵

文字、编辑|陈海迪

周三,是该读点儿书了。今天想为大家介绍最近小编一直在看的《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读库出品。书是四开本,要敞开了,摆在桌子上细细来看,才有味道。这种感觉,绝非翻一本32开普通大小的书籍所能比拟的。书,是对梁思成

五十九幅珍贵的手绘建筑图纸重新修复而成。序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南来写,王南曾多次在《读库》普及古今中外的建筑知识,讲古罗马的万神殿堂,讲唐代长安,汉代长安,敦煌里的建筑,文笔清雅、实在、好看。这次的序言亦如此。此书自然值得收藏。在你打算购买前,不妨再听我们安利一遍,到底好看在哪里吧?

小编个人觉得,除了本身的手绘图精美外,纸质柔软适中,大开本可看建筑细节,还因着,对于那些在战乱中消失的古代建筑、在现代建设中逐渐萎靡不振的“遗存”古代建筑而言,这些“肖像”就是那些不断的文脉,是那点儿念想。毕竟啊,就算开发商盘踞了明皇宫遗址搞开发,可是我们还是可以万幸,有梁思成这样的大家,肯为后代子孙留下点儿什么。一起来欣赏吧~PS开篇看到的头图为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细节图。摄影师为王轩。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查看更多其拍摄的古建筑图片。

艰苦条件下的精细之作

1946年,正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中国大地伤痕累累。这个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生存的问题,没有人关心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台楼阁。庆幸我们还有这样一群关心艺术、关注国粹的理想人士,梁思成先生利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构图之精准、细节之精细,图片之精美,都令人惊讶不已。

不是艺术的艺术精品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做艺术,但建筑的构成与建筑装饰早已可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而梁思成先生的手绘图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做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它们一张一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即使在单看图纸,不看任何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也能对中国古建筑有个粗略的了解。不想梁思成先生几十年前的创作竟无意中契合了我们当下这个读图时代。

辉煌历史的最后遗留

中国传统工艺匠人以前没有太多的艺术观念,只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东西,并没有刻意珍惜,一切皆是自然。因此许多珍贵的工艺或者其他作品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国传统建筑亦是如此。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带来的不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将相易主,也不仅是思想流派的流转沉浮,更加带来的是这些珍贵建筑的毁灭性破坏。

根据学者复原,隋乾阳殿面阔、进深均为故宫太和殿之一点五倍左右,高度约为五十米,也有太和殿的一点四倍,比之唐大明宫含元殿还要宏壮。可是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将其视作隋炀帝骄奢淫逸的象征,加以焚毁,代表隋代建筑最高成就的乾阳殿即毁于唐太宗之手。至高宗时又在此地重建乾元殿,面积与此前的乾阳殿相同,高度降为三十五米左右,与故宫太和殿相当,这也是后来被武则天拆毁给明堂腾地方的殿宇。

不论是隋炀帝建造的乾阳殿,还是武则天建造的明堂,都遭遇了被后继者焚毁或拆改的命运,而武氏自己也是拆毁高宗所建的乾元殿来建造明堂——最终这同一基址上先后建造的三座旷世巨构均未能“善终”。

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营造学社”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得以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发现这些珍贵的建筑遗存。我们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画下来的这些建筑如今的生存现状,或许有一部分在这短短几十年里就已经消失,残余的另一部分又还能保留多久?想到这里不禁叹然,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就真的只能从梁思成先生的图纸里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精致与辉煌了。

我们还是静静欣赏梁思成先生的杰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