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陪都制度自夏商时期萌芽 周成王时东都正式营建(1)

2016-05-04 09:59:54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我国陪都制度由来已久,近世有学者提出在夏朝时已经出现陪都制度,虽有一定道理,但目前为止,尚不能得到考古发掘或古代文献史料的有力证明。西周时期,随着统治疆域的急剧扩大,再加上殷遗民的不断反抗,原来的都城丰镐偏居于西部,其东有崤函之阻,南北有山相隔,对于统治全国极为不利。在此情况下,在东方设置一个新的政治中心就成为西周统治者迫在眉睫的事情。到成王时,在周公的辅佐下,东都洛邑的营建工作正式完成,从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并初步发展的陪都制度,到此时得以完善确立。

秦和西汉在全国皆推行郡县制,在众多史籍中,没有秦、西汉两朝设立陪都的明确记载。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历代宅京记》卷七《洛阳上》条曰:《大事记》注《舆地志》云:秦时已有南、北宫,更始自洛阳而西,马奔触北宫铁柱门。光武幸南宫却非殿,则自高帝迄于王莽,洛阳南、北宫、武库皆未尝废。盖秦虽都关中,犹仿周东都之制,建宫阙于洛阳。

秦和西汉到底有没有设置陪都?洛阳能否算作秦和西汉两朝的陪都?这个问题由于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存在诸多争论。一些学者认为洛阳是当时陪都,只是有关资料太少,因此情况不甚了了。另有学者认为秦和西汉推行郡县制,秦灭东周据有洛阳后,置三川郡。在秦王政十一年削吕不韦的封地,置河南、洛阳二县归三川郡管辖,而西汉建立后在该地则设河南郡,因而秦和西汉无陪都之制,自然也就没有秦或西汉以洛阳为陪都的建置。

但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待商榷。首先郡县制的推行与陪都的设立并不矛盾。东汉时设司隶校尉部,下辖7郡,其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之地正是西京长安所在地,同时在南都南阳所在地设南阳郡管辖,西京长安和南都南阳是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东汉所设置之陪都,可见东汉时并没有因为推行郡县制而罢设陪都。隋唐时期亦是如此,隋炀帝时营建东都洛阳,属豫州河南郡管辖,唐承隋制,在东都洛阳所在地设河南府河南郡。唐朝时期另有北都太原,在其地设太原府太原郡管辖,隋唐两朝亦未因郡县制的推行而取消陪都的建置,因此,在秦、西汉两朝以洛阳为陪都是可能的。

其次,就秦和西汉当时所处的情形来推断,以洛阳为陪都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洛阳自西周成王时开始营建,到东周时正式迁都于此,历时数百年之久,有定为陪都的政治基础。与西周一样,同样起自西陲边地的秦王朝在“吞二周而亡诸侯”之后,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更好地控制东方广大的疆域。为此,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止六国复辟,如迁徙六国贵族、收缴天下兵器等,因而仿效西周在洛阳设立陪都以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是可能的。从地理形势来看,洛阳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境跨伊、洛、瀍、涧四条河流之间,且北依邙山,东控虎牢,西据崤坂,是一个“四阻之国”,地处天下之中,成为关东重要的经济都会。刘邦起兵之初,洛阳悠久的定都历史,险要的地理形势以及发达的经济优势也吸引了他,同时受秦朝二世而亡的警示:“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刘邦在行经河北曲逆时曾慨叹“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可见洛阳在刘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刘邦在天下初定之际,遂“都洛阳”,后经张良、娄敬劝解,最后乃都关中。《汉书·高帝纪》中有多处“帝乃西都洛阳。……帝置酒洛阳宫”之类的记载,可见刘邦在长安宫殿修建期间,仍长时间居洛阳,处理国家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