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中国最后一位探花”不满腐败辞官 卖字维生(1)

2016-05-09 09:27:17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1904年,商衍瀛(中)、商衍鎏兄弟摄于北京,小童为商承祖

1904年,商衍瀛(中)、商衍鎏兄弟摄于北京,小童为商承祖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中国最后一位探花”不满腐败辞官 卖字维生》

商氏家族十代从军,当时驻防广州的八旗部队有几万人,晚清时期因朝廷拨款大幅度减少,大多家族陷入困顿的境地,商氏家族也不例外。但是从商衍瀛、商衍鎏开始,商氏家族步入从文之路的正轨,并成为文化望族。

文脉得以相传数代,商家后人总结,那是因为商家“不喜做官,钟情学术研究”,保持了商家人精神上的独立性,品格上的淡泊豁然。也正因此,曾为国民政府总统顾问的商衍鎏后来会因为对国民政府失望而辞职,情愿靠卖字为生;而曾被邀请去做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的商承祚也选择了当学者不当官。

商衍鎏:中国最后一位探花郎

商衍鎏生于同治十三年(1875年),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年号康乐老人。他一出生就和哥哥商衍瀛一样被考场失意的父亲寄予厚望。年幼的商衍鎏也勤奋好学,6岁就读于父亲专门打造的玉莲园书塾。14岁后先后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商衍鎏与哥哥终日苦读,文才出众,颇负盛名。17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举取得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

政治思想开明提出改革主张

为了改革清廷的—些积弊,商衍鎏曾与翰林院成员一起被派往日本留学考察明治维新的状况。虽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但商衍鎏思想并不僵化,他政治思想开明,在日本与康有为、沈钧儒交善,回国后主张变法自强,并向清廷提出改革的建议,可惜未被采纳。

当孙中山等改革人士推翻满清时期,商衍鎏也意识到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民主革命不可抗拒的现实。他赞成建立共和政体,并在国民政府里担任国民党总统顾问,后任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

商衍鎏性格正直,品德高尚。任职期间,曾建议财政部修改其中不恰当的条文,打击奸商。此事为逐利的商人所知,多次托人说项,说如能将其条文按他们的利益改动一下,将送酬金5万元。商衍鎏不为重金所动,严词拒绝,一时传为美谈。

1927年后,国民政府时政腐败加剧,帝国主义侵略步步紧逼,商衍鎏再看不到国民政府的希望,于是愤然辞职。辞职后,一度是财政部秘书的他却生活艰难,难以维持生计,只能在路上以卖文鬻字为生。然而,他却教育子女,为人在世不应追求虚名,应该以治学为本,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成为德国传播汉学第一人

商衍鎏不喜做官,对教育事业却是有着热情。他在1912年曾赴德国汉堡殖民学院(后成为汉堡大学)东亚系教研中文。那时候,德国海外商务学院来华招聘汉语教授,连一句德语都不懂的他带着两个幼子商承祖、商承祚毅然前往德国,成为德国传播汉学开拓者。

在德国,他帮助筹建了汉堡大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系,创立了德国第一间汉学研究中心。汉堡大学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拨出二万马克。商衍鎏编制了采购的中文书目,并向国内订购了一批很有价值的中国图书,成为奠定汉堡大学汉语系基础的里程碑。目前拥有八万余册的汉堡大学中文系图书馆,已经成为德国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