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叛逆童养媳剪下长辫闹革命 长征路上冻掉一根脚趾(1)

2016-05-20 09:52:55  人民政协报    参与评论()人

红军王定国

1913年冬天,四川营山安化乡一个姓王的贫苦佃农家庭迎来一个女孩,取名乙香。

20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小乙香一家处在社会最底层,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乙香六七岁时便不得不像个小大人一样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那时候,她跟随父母外出给人家干活,推磨、养蚕、洗衣服,什么活都干。在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时,小乙香抱着和自己一样高的磨棍,从天黑推到月照东墙。说是推磨,实际上是把磨上的横棍捆在肚子上,用整个身子推着磨盘转,同时也防止困倦摔倒。主人家有时候给几文铜板,有时给点麦麸子。麦麸子拌着切碎了的红苕叶子,便是小乙香一家人的“美味”。

贫苦生活却锻造了小乙香倔强的性格和刚直的本性。被军阀抓了壮丁的三叔从兵营里偷偷逃跑了,拉兵的头目和当地的土豪便用铁链子锁走了小乙香的父亲,并要王家请客摆平此事。平地起风云,这件事使本来就没有根底的王家不亚于一场地震,小小年纪的乙香毫不胆怯,她冲来人说:“人是你们拉走的,跑不跑我们又不知道,凭什么抓人要钱?”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竟敢如此顶撞,恼羞成怒的恶棍们狠狠地把小乙香揍了一顿。为了平息此事,王家只得把栖身的茅棚卖了两吊钱,给当官的送礼。一家人只能在街上租了半间草房,凄惶度日。

即使一家人倾尽全力去“讨生活”,仍摆脱不了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因为贫穷,乙香的一个妹妹活活饿死了;后来,父亲染病身亡,家里没钱安葬,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4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

15岁的乙香也被送给一个李姓人家做媳妇。缠着小脚的她每天在田里一身泥一身土地干活,婆婆生气时就揪着辫子打她。每次被打后,乙香都会跑回自己家,在母亲那儿寻求一点安慰。

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乙香有两个舅舅,都是耿直刚强的农民,他们与地下党员杨克明、张静波等人成了好朋友。乙香家租住的房子靠山的一边地下有个门,如果有人从前门进来,屋里的人可以从后门出去,靠着大山的掩护就能避开追捕。因此,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乙香家里开会,谈论一些穷人翻身、男女平等的事儿。

因为这个房子在街上,可以搭几个桌子以卖酒作掩护。每天,乙香和母亲在前面卖酒,看到有可疑的人,就通知杨克明、张静波他们从后门离开。负责放哨的乙香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同样不知情的母亲只是对外称这些人都是自家的亲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

以卖布做掩护的地下党员杨克明给乙香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乙香当时是个聪明能干、性格开朗、能说会讲的姑娘,她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懂得一些革命知识,后来就到处去向农民宣传。

渐渐地,乙香不回婆家去了,她帮着送信、放哨。在杨克明的鼓励下,乙香剪了长发,放开了刚裹不久的双足。“放了脚走路安稳,走山路快,干活有劲。剪了辫子,大人想揪着辫子来抓我也不容易了。”就是这么朴素的想法,让乙香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