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流亡与避难——二战中的犹太人与当今的难民潮

2016-09-19 08:09:38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联邦总理默克尔和无数其他德国人对待难民问题的态度,意味着为一个新德国盖上印章:两次世界大战和犹太人大屠杀后,它涉及一种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政治品质。它是除二战后几十年来德国的多项政治功绩、经济成功和科技成果外,这个国家值得骄傲的又一原因。

流亡与避难

“避难”(Zuflucht)一词在很大程度上已退出德国人如今的语用习惯,也许在与“教堂避难”相关的方面或者在赞美诗中还会用作对上帝的祈求。“寻求避难”的意思是寻找一处能够提供住处的安全地方,而非房屋或者甚至家乡。“避难”与“寻求避难”迄今为止对大多数德国人没有现实意义,德国人已无法在情感上切身体会其完整的意义。德意志民族的语言组合“流亡与驱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产物,形式化且象征性地表达了遭受的不公,并已纳入政治语汇。“我们失去了一切”——这是当时的表述。财富、家园、朋友和亲人统统不在,只留下历史等待人们去追忆。

“热情好客”并不一定属于德意志人的美德准则,因此,即便是为外国人提供避难之地和“给予庇护”对德国人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还未形成习惯的经历,尚需要进一步的解释。

人们寻求避难,并且在某处给予庇护的地方找到避难所,常常是最后的、唯一的避难之处。但“庇护”(Asyl)这一概念源自希腊语,意味着无争夺、安全。庇护权有两种类型,即国家庇护权与教会庇护权。迄今教堂仍为遭受迫害的人提供特殊庇护;曾经触摸特定的宗教物品就意味着庇护,并且形成了庇护权。违反这一权利被认为是一种亵渎,必须进行赎罪。1951年日内瓦国际公约对国家庇护权进行了规定,德国已将该庇护权编入宪法。如果寻求避难者身处申请避难国的大使馆的治外法权之地,也同样可以申请特殊庇护。

1234...全文 14 下一页
关键词:难民犹太人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