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邮票的诞生:拒付邮资?好吧,那就先付后寄

2016-10-25 09:46: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邬时民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于1840年5月,其缘由说来有趣,源于一起拒付邮资的事件。

1838年的某日,一位名叫罗兰·希尔的英国中学校长在家乡散步。此时,一辆邮政马车停在一个小村庄,车上跳下一位邮差,他的手里举着一封信,嘴里不停地喊道:“爱丽斯·布朗,快来取信。”一位秀丽的姑娘应声推开门,邮差照例向她收取邮资。谁知姑娘接过信,看了看,便把信退还给邮差:“对不起,我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这,这……哪有这样的道理!信都送到你手里了却不付钱?”邮差和姑娘就此争执起来。见此景,罗兰·希尔上前了解情况,为贫穷而交不起邮资的姑娘付了邮资。接过信,姑娘对罗兰·希尔满怀感激地说:“我没有钱交纳邮费,所以事先与我那远方的未婚夫约定,如果他一切平安,就在信封上画一个记号。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拆阅来信了。”就这样,姑娘向罗兰·希尔透露了既不付邮资又能知道寄信人平安无事的小秘密。

罗兰·希尔既为姑娘的家境难过,同时也感到邮资的交付方式有问题。因为当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收信人收到信后付钱的。如果收信人拒付,信便退给寄信人。当时的邮费较贵,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可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为此,罗兰·希尔思考着要拟定一个科学的邮政收费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1839年,罗兰·希尔向英国议会提出改革邮政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即由寄信人购买一种“凭证”,然后将“凭证”贴在信封上,表示邮资已付。1840年1月,英国邮政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的邮政收费方式,即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的重量,收费为一便士。1840年5月6日,英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上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它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这枚邮票黑色无齿孔,面值一便士,因此被称作“黑便士”。

可是,没有齿孔的邮票使用起来较麻烦,必须要用剪刀把一大版邮票剪开。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在伦敦一家小酒家喝酒,他看到邻桌的一位顾客从包里取出一大版邮票,想裁下一张邮票贴在信封上,可是没带剪刀,便向老板来借,不料老板也没有剪刀。当时,这位顾客从衣襟上取下别在西装领带上的一根别针,用针尖在邮票之间的连接处,扎了一连串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撕,就完整地撕下了一张邮票。顾客的这一做法给了亨利·阿察尔启示:如果能制造一台打孔机,在两张相邻邮票连接处都打上齿孔,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就在当年,一台装有两个滚轮切刀的打孔机被研制出来,它能打出由短切口组成的横向和纵向的齿孔。亨利·阿察尔成了邮票齿孔的发明者。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