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孙中山与台湾的不解之缘:曾在被殖民期间三度到访(2)

2016-11-14 10:39:5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吸收的70多名台籍精英中,有慨然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许赞元、罗福星,有挟血气之勇北上刺袁的翁俊明、杜聪明。

1913年春,台湾望族“雾峰林家”后人林祖密毅然离台,定居厦门并办理复籍,成为台湾同胞恢复当时中国国籍的第一人。1924年,台北青年李友邦入学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后组织台湾义勇队参加全民族抗战。

“在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的气氛下,台湾青年毅然奔赴大陆投入国民革命的行列,是可以想象的事。”吕芳上说。

“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

自革命之日始,孙中山就将收复台湾作为革命目标之一。1912年元旦,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向中外记者明确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直到1924年病危之际,先生仍念念不忘深受殖民高压统治践踏的台湾同胞。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辛亥革命成功的激励下,台湾同胞焕发出强烈的抗日反殖斗争意志和愿望。仅仅在1912年至1915年的4年间,台湾与辛亥革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较大规模的抗日活动就达9次,目标口号均为“驱逐日寇,收复台湾”。

受孙中山委派回台发动苗栗起义的罗福星是其中的代表。他在1913年3月15日发表的《大革命宣言》中列举了日本帝国主义的21条罪状,积极宣传抗日,很快得到台湾乡亲的响应和支持,点燃了宝岛同胞心向祖国的革命之火。

“与罗福星同案者包括地方上有资产有名望有学力的上流人士。据当时台湾的日办报纸描述,这些人被捕后泰然自若,毫无狼狈之色。连日本检察官都感慨‘乃真挚以革命不羁为目的者’。”戚嘉林说,可见孙中山对台湾社会的影响至深。

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这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战斗堡垒,而他们的启蒙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

文化协会领导人蒋渭水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1929年1月20日至11月24日,他在《台湾民报》连续发表40篇《中国国民党之历史》文章,详细介绍孙中山的革命策略和政治理念。

“日本殖民当局所编《警察沿革志》记载,台湾文化协会人士心中认为中国是祖国,深信台湾会回归祖国。其‘文化抗日’活动极大影响了台湾民众,日据42年后有一份特务秘密调查文件,结语是台湾人未受皇民化影响的程度‘令人心寒’。”戚嘉林说。

先生身死,思想犹存。孙中山曾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振聋发聩的呼声,至今仍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

“检视当下,民进党当局不敢搞‘激进台独’,但操作‘柔性台独’,其中就包括以‘去孙中山化’企图消泯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应有的历史记忆和祖国认同。台湾人如果真的忘记了孙中山,忘记了先生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理想,就太愚蠢了!”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朱瓯说。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