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古人也挺会穿衣服的

2017-01-19 16:36:00  楚尘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国服饰研究,文字材料多,和具体问题差距大,纯粹由文字出发而作出的说明和图解,所得知识实难全面。如宋人作《三礼图》,就是一个好例。但由于官刻影响大,此后千年却容易讹谬相承。如和近年大量出土文物铜、玉、砖、石、木、漆、刻画一加比证,就可知这部门工作研究方法,或值得重新着手。汉代以来各史虽多附有舆服志、仪卫志、郊祀志、五行志,无不有涉及舆服的记载,内容重点多限于上层统治者朝会、郊祀、燕享和一个庞大官僚集团的朝服官服,记载虽若十分详尽,其实多辗转沿袭,未必见于实用。私人著述不下百十种,如《西京杂记》、《古今注》、《拾遗记》、《酉阳杂俎》、《炙毂子》、《事物纪原》、《清异录》、《云仙散录》等,又多近小说家言,或故神其说,或以意附会,即汉人叙汉事,唐人叙唐事,亦难于落实征信。墓葬中出土陶、土、木、石、铜诸人形俑,时代虽若十分明确,其实亦不尽然,真实性也只能相对而言。因社会习惯相承,经常有从政治角度出发,把前一王朝官吏作为新王朝仆从差役事。因此新的探讨,似乎还值得多方面去求理解,才可望得到应有的新认识。

本人因在博物馆工作较久,有机会接触实物、图像、壁画、墓俑较多,杂文物经手过眼也较广泛,因此试从常识出发,排比排比材料,采用一个以图像为主结合文献进行比较探索、综合分析的方法,得到些新的认识理解,根据它提出些新的问题。但出土文物以千百万计,即和服饰有关部分,也宜以百十万计。遗物既分散国内外各地,个人见闻接触究竟有限,试探性工作中,自难免顾此失彼,得失互见,十分显明。只是应用方法较实际,由此出发,日积月累,或许还是一条比较唯物实事求是的新路。因此在本书付印之前,对于书中重点作些简要介绍,求教于海内外学者专家。

商代妇女(人形玉佩饰)

商代妇女(人形玉佩饰)

戴帽的商代男子(石人)

戴帽的商代男子(石人)

本书中商代部分,辑录了较多用不同材料反映不同衣着体型的商代人形,文字说明却较少。私意这些人形,不仅反映商王朝不同阶层,可能还包括有甲骨文中常提到的征伐所及,当时与商王朝对立各部族,如在西北的人方、鬼方,在东南的徐、淮夷,在西南的荆、楚及巴、濮各族人民形象。在铜、玉、陶、石人形中必兼而有之。特别是青铜兵器和其他器物上所反映形象,多来自异族劲敌,可能性更大。

西周和东周,材料比较贫乏,似可作两种解释。一、为立国重农而比较节俭,前期大型墓葬即较少。而铜玉器物制度,且多沿袭商代式样。礼制用玉占主要地位,赏玩玉物却不多(近年在湖南、云南和其他地区出土大量商代玉器,和史称分纣之宝玉重器于诸有功国事之大臣情形或相关。说是商代逃亡奴隶主遗物,似值得商讨)。二、用土木俑殉葬制犹未形成。车乘重实用而少华靡,有一定制度。车上装饰物作铜人形象亦仅见。衣作矩式曲折而下、上承商代而下及战国,十分重要。另一铜簋下座两扇门间露出一个人像,虽具体而微仍极重要。据近年江南出土东周残匜细刻纹饰反映生活情形看来,制作也还简质。在同时青铜器物纹饰中为仅见。直到春秋战国,才成为一种常用主题装饰图案。

战国 玉龙纹冲牙 高12.1cm,宽2.2cm,厚0.5cm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 玉龙纹冲牙 高12.1cm,宽2.2cm,厚0.5cm 故宫博物院藏

1234...全文 8 下一页
关键词:服饰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