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大高玄殿的宫闱秘事

2017-02-28 13:30:22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据报道,建成475年以来从未对普通人开放过的大高玄殿,最快今年就能迎接游客了。“大高玄殿”这个名字,您听起来可能不陌生,但它具体在哪儿,干什么用的,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今天,我们就为您讲讲大高玄殿的故事。

紫禁城外西北侧、隔筒子河与皇宫相望处,坐落着一片红墙碧瓦的宫殿建筑,这里就是明清两代沿用了370年的皇家道观——大高玄殿。作为紫禁城宫殿建筑的重要补充,这里与皇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大高玄殿就隶属于故宫管理。1950年,大高玄殿被有关部门借用,直到2010年才在各方呼吁下归还故宫,并在2013年完成了最终的腾退移交工作。如今,“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文物建筑本体修缮),开放之期指日可待。

大高玄殿主体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牌坊、习礼亭、一重山门、二重山门、大高玄门、钟鼓楼、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乾元阁。除牌坊、习礼亭等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外,其余建筑均保存至今。大高玄殿作为明代皇家修道的重要场所,除了精美的皇家建筑外,还发生过一些宫廷往事,很有意思。

大高玄殿是嘉靖皇帝“修玄”的重要场所,供奉着道教“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初十,因大高玄殿工成,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下令,十日内停刑止屠、百官着吉服办事、大臣各斋戒,分别遣官至宫、观、庙行礼,并特遣英国公张溶至南京朝天宫等祠庙致祭,可见大高玄殿在皇帝心中的至尊地位。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初一,嘉靖皇帝偕宫眷至大高玄殿“斋醮”,就是做焚香、念咒、化符的“道场”。一连做了五日,正是人困马乏之时,或因道士焚香不慎,霎时火起宫墙,道场上正处于眩迷中的嘉靖皇帝被人拖离火场。这时,明宫史上悲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大火燃烧之际,有太监急禀皇帝,方皇后尚在殿内,请人速救。可是这个性格乖戾的嘉靖皇帝,竟然不予施救,“中官请救后,上不应,方后遂崩”。可怜这位出身明故都南京的年轻皇后,就这样在丈夫的漠视下葬送了性命。要说皇帝见死不救,并不是没有根由,就在大高玄殿刚刚建成的半年后,十几位宫女在乾清宫差点将嘉靖皇帝勒死,多亏方皇后及时赶到,才解救了皇帝,处置平息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弑君之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方皇后虽然救驾有功,但在事后处理宫人时,将皇帝喜爱的端妃曹氏也列为同谋,在宫中处决。清醒之后的嘉靖帝对此颇为怀疑,埋下了怨恨皇后的恶因,终于在五年之后,导致了皇后被焚死大高玄殿的悲剧结果。

明代文秉的《先拨志始》中也记载了一则发生于大高玄殿的故事。万历宠妃郑氏,为谋立己子朱常洵为太子,乞万历帝于大高玄殿焚香立誓,并御书立常洵为太子的誓词封藏在玉匣中,交郑贵妃保存。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万历帝正式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后,命人至郑贵妃处寻玉匣,发现匣上封缄完好,启开看视,“内所书已蚀尽,只存四腔素纸而已”,万历皇帝对此“悚然异之”,以后不再至大高玄殿了。记述此事的文秉为当时大学士文震孟之子,属东林党人,所记明宫隐事或为亲历,或为故老相告,此事亦可作为“国本之争”的一则插曲。

本版图文由王志伟提供(作者为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