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高考很难?看看以前的科举考试就知道你现在有多幸福!

2017-06-05 14:49:40    历史每天看  参与评论()人

又快到了高考的日子了,很多要高考的孩子们会开玩笑说,自己马上就要参加科举了。哎呀,看来有的学子们历史学的不扎实啊,今天咱们借这个机会就来简单聊一聊科举制。

先说个时间轴,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历经1300余年,隋朝开始创立,唐朝继承并发展,宋朝基本完善了科举制,明朝强化了科举制,科举制在清朝走向了衰落,并在1905年科举制正式被废除。

然后知识点来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而高考只是一个学生阶段重要的升学考试,所以高考不等于科举。如果硬要说科举像什么,只能说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是类似于科举制。那么科举制为何会产生呢?看官们别着急,咱们往下看。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打破,从那时起官员的任命也变为了“世卿世禄制”,即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这种方式是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照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确定社会地位,当然官员也是要学习的,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才能上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为了自己的霸业,实行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这也是秦国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的主要原因。

汉朝时期,创立了“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三国时期的曹操早年被举为“孝廉”,这就是察举制的体现。但是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过于狭隘,官位主要还是在各士族手中,所以寒门子弟的入仕道路还是很困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在初期实行的还不错,但是后来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垄断。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不计门第”成了一纸空文,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成为了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两晋之后,天下大乱,战乱不止,隋朝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统一,这时候“科举制”登上了历史舞台。

隋朝科举考采用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平等地公开竞争,尽管此制当时尚不完备,但已显示其选拔人才的一定优越性。

唐代考生来源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逐级选拔到京师,会同生徒参加尚书省考试。应制科试者有现任各级官吏和业已进士、明经登第授官之人,大都由大臣荐举。同时唐代已有较正规的考试程序与考试规则。但是唐代的科举考法最复杂,包含门类竟达五十多个,其中明经”与“进士”是重中之重,“明经”也就是基础知识考试,核心环节是“贴经”,有点和英语的完形填空差不多,把经典古文的关键字盖住,让考生填写。

难考的是“进士”,主要考诗赋、议论、对策和经义。诗赋顾名思义就是考文采;议论说白了就是议论文写作;“对策”就是时事政治问答;“经义”就是默写古文。从技术含量说,“进士”的难度大得多。

关键是“诗赋”环节,不但考文采,更得看考生日常的作品和名望。所以说“明经”考试,唐朝人叫“三十老明经”,也就是说这考试简单,三十岁考上都算没本事。说“进士”考试,却是“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这门考试太难,五十岁能考上,就算年轻有为了。后来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进士”考试落榜的,一抓一大把。大诗人杜甫,写诗写到了“诗圣”级别,照样落榜。

宋朝的科举改革,一是制度环节,确立了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殿试的三级环节,考生们也就要经过秀才、举人、进士的晋级道路。最后一关的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这个制度改革,一直被沿用到科举制度结束。二是考生范围扩大,不再看门第出身,“糊名法”的使用使得宋朝的中榜者九成以上是平民百姓子弟。现在咱们的正式考试的“密封阅卷”就是从“糊名法”学来的。

考试内容上,宋朝把“贴经”给废了,新增了“经义”,但是和唐朝的“经义”有所区别,是写议论短文。议论短文的范围是儒家典籍,但是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使得宋朝的“经义”考试几经变化,终于在明清时代,到达了难度的顶峰,成为公认的科举最恐怖考试模式:八股取士。

八股文有一套严格到极致的写作规范:全文分成八个部分,从内容到篇幅都有苛刻的要求。主题更有严格限制,每一个观点,都得遵循大儒朱熹的名著《四书章句集注》,连修辞手法也有规定,文章的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子。如此苛刻规矩,好比杂技表演里的走钢丝,多迈一小步,就是万丈深渊。

说白了就是和考官玩文字游戏,对于治国而言没啥大用。这样恐怖的考试方式,不管是当时的亲历者,还是后来的旁观者,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明朝人有诗形容得最形象:三场辛苦磨成鬼。

总而言之,科举制在初期对于打破贵族和门阀士族把持官员选拔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能选拔出可一票治国有方的人才,但是科举制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选出了一票玩文字游戏的官员,只是为了皇帝平复读书人的不满,达到容易治理百姓的目的。科举制今天我们说的差不多了,最后我们衷心的祝福各位考生以一颗平常心,考试顺利。

关键词:科举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