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 或为中国西王母文化起源地

2017-08-09 14:33:47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8月2日到5日,一向沉寂的新疆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附近突然热闹了起来,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到此地,经过研究探讨,形成多项共识,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可能是中国西王母文化的起源地。

康家石门子岩画的发现与地位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在新疆呼图壁县境内的天山里发现了青铜时代大规模摩崖石刻岩画——康家石门子岩画。随后,西北大学刘成副教授率领的团队对康家石门子岩画进行了十几年的文物保护工作,发现这些岩画并非一次刻出,而且这些岩画是人类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见证。

去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文物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率领的团队在岩画中又一次发现了一个“秘密”——此岩画早期人物形象中的女神与四川盐源树形青铜器存在承继关系,是四川和中国西南地区西王母主题摇钱树文化的主要来源。



图为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在山体

从整个岩画的图像来看,康家石门子岩画中最为突出、最引人注目、最具有震撼力的是上区的具有女性特征的图形。这些人像图形不仅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姿态优美,而且布局讲究,画面整洁疏朗,是某一时间阶段某一人群思想观念体现的“作品”。

此后上区岩画之下和两侧不断被刻凿岩画,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各凿刻者根据自己的思想与目的,各自安排和刻凿岩画的现象,有的甚至不惜破坏已有的图像并在已有的图像中添加新的图形。

康家石门子岩画是经过不同的时间段连续多次刻凿而形成的一幅“巨作”,它记录了史前“康家石门子岩画刻凿时段”的天山游牧人群的思想、信仰与追求。这幅“巨作”的起先主题应是对女性的赞美与崇拜,是女神崇拜思想的表达。此后经历多次的“创作”,各图形的糅合,出现了具有男性生殖器崇拜内容的“图案”添加。

三角形符号文化的意涵

巫新华认为,岩画中的三角形,自史前原始时代直至当今都是一种中心性象征,代表着给予生命和再生。早至亚欧大陆西部的阿舍利文化时期,晚至西方现代圣玛利亚和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形象,都可以看到这一象征的各种形式。

从康家石门子岩画中可以看出,岩画上区7个庄严高大的女神,其手势表现的是草原游牧文化背景人群共有的上下摆手的舞蹈姿态。唯一一组上下两排小人“肩并肩”跳舞的写实形态,生动记载了原始歌舞中表现游牧文化模仿骑马行进姿态的曼妙。



图为康家石门子岩画中的人体形象

康家石门子岩画中的女神形象最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以“三角形”表达女神的身体。虽然后期加刻的男性生殖器所表现的男性力量在自然界同样起着推动再生并激发生命的作用,但岩画的主要形象表现的还是弥漫于生命存在之中的女性力量:她们沟通天地,护佑人类,丰产万物。

巫新华认为,康家石门子岩画凿刻在海拔1570米的山区,此地山势陡峻,有岩画的山体高达200米,峭壁如削。在古人的观念中,这种高耸险峻的山体常被视作“宇宙中心、世界中心”,其典型特点往往就是一座高山、一棵大树或一根立柱,这里不仅是神仙聚居之处,也是诸神通往天堂之处,是最神圣的所在。所以他判断,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在的山体被远古时期的人们视作神圣的宇宙中心,人们在这里向女神虔诚祈祷,祈求她的恩赐与福佑。

盐源青铜枝形器与岩画的形象呼应

无独有偶,承载古人“宇宙中心”思想观念的具象载体还有四川盐源出土的青铜枝形器。

四川盐源发现的青铜枝形器一般为长约20厘米的透雕饰片,以树枝、人(三角或漏斗形的身体)、日轮和动物共同构成一树枝形器物。虽然它们在细节创作上变化多样,但整体形状都成“不断生发的树枝状”。枝形器物上所站立人的身体部分大致呈三角形:一只手臂弯曲叉在腰间,另一只手臂向上弯曲作舞蹈状。

巫新华认为,盐源青铜枝形器除了是明器外,很有可能还与权杖有关,是一种涉及游牧社会集团组织结构上层建筑的文化与权力仪仗的组成部分。

在盐源青铜枝形器顶部是一对头部相对的双兽,其身体上的折线三角形平行纹饰与康家石门子岩画中大型动物的身体纹饰十分相似。但是盐源青铜枝形器因有骑于兽身之上、腰部带有刀的骑手人物形象,因此可以明确判定青铜枝形器中的对兽为对马,这又与康家石门子岩画上区七位女神之间的两处对马图像做出了完美呼应。由此可见,盐源青铜枝形器和康家石门子岩画上都出现了“双马神”的形象。

“双马神”艺术形象在晩商时期进入了我国新疆天山和内蒙古的阴山地区,并由此向古代中国的腹心地区渗透。“双马神”也顺其自然地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其他文化元素一起融入了人的信仰之中。

青铜枝形器与西王母主题摇钱树的关联

目前,学界认为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神树是摇钱树的远祖,直接起源应该与四川盐源出土战国至西汉铜树枝和滇池地区出土的西汉储贝器有关;还有人认为摇钱树图像有着浓厚的域外文化色彩,应该来自塞种或月氏等游牧部族影响。这里所说的游牧部族就是活动在天山一带中亚草原的游牧人群。



图为青铜枝形器

何志国在《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一书中称:四川发现的摇钱树多以西王母内容为主。构图具有正面、中心对称、龙虎胁侍、梯几、华盖和天门等元素组成的偶像式构图特点,表现出西王母强烈的偶像神特征。

“从这些情况看,青铜摇钱树树枝与盐源青铜枝形器存在许多一致性特点:都是树形器,无论树形还是树枝对称布局,主要人物居中,存在与主要人物对应的对兽形象,日轮变换为类似铜钱的图案,但是圆形铜钱边缘残留有表现太阳的光芒线条,同为古人思想、精神层面的具象呈现。”巫新华说。

共有的传播通道

新疆是亚欧大陆早期各古代文明相互沟通的主要通道,具有唯一性地位。正是由于这种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成就了古代西域在中国上古昆仑神话传说中的高尚地位。

在历史长河中亚欧大陆各区域文明以贸易通道、军事路线、宗教思想传播线路相互联结起来。而从天山通向中国的西南地区的通道,其实就是学界所说的“河南道”,即从天山经河西走廊或柴达木盆地进入现今的甘南地区,越过黄河沿着横断山断裂带进入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巫新华说:“距今3500至3000年的康家石门子岩画,在春秋战国时期传播到我国西南一带,并直接影响了四川盐源青铜枝形器的出现。而它则是我国西南地区汉魏时期风行一时的西王母主题青铜摇钱树的来源。所以我们认为,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中女神崇拜文化是它的文化交流源头,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有可能是中国西王母文化的起源地。”

巫新华认为,中国上古时期有关昆仑与河源的神话传说,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古人记载下来的。但这些神话传说的中心却不以中原地区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新疆的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天山为主。西王母最早产生于天山更是表明古代新疆对中国文明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无比重要。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8月9日

图片来源:本文配图均为巫新华提供

本期编辑:邹兰斯、孙小婷


关键词:岩画西王母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