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古代中秋也狂欢?宋代夜市通宵营业游人络绎不绝

2017-09-21 11:51:46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福州重现中秋祭月祈福活动刘可耕摄资料图

福州重现中秋祭月祈福活动刘可耕摄资料图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在举办各色活动以示庆祝的同时,人们也把相关节俗过得有滋有味。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古代中秋节会举行祭祀仪式祈福,各地的具体节俗也并不相同。民俗专家萧放则介绍,宋代之时有拜月习俗,只不过男女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举有好功名,女子则祈求拥有美丽容颜。此外还有吃新米饭、未来女婿上门送礼提亲等习俗。

仪式与游戏:女子拜月祈求拥有美丽容颜

中秋节俗形成时间并不算晚。据公开资料显示,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当时中秋夜堪称“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游人达旦不绝。

对月亮的朝拜仪式自周朝开始岁时化。民俗专家萧放表示,拜月是对月神的崇拜活动,宋代以后开始流行。拜月仪式大体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在家或户外设月神牌位,摆上供品如瓜果、月饼等,然后叩拜,祈求月神给予福佑。

“唐代尚未见拜月习俗。宋代之时,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举有好功名,女子则祈求拥有美丽容颜。随着时代演进,明清以后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萧放说。

围绕中秋拜月、赏月,各地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性的民俗。高巍表示,拜兔爷、赏兔爷是北京地区特有的民俗,“兔爷的尺寸不同,一般是武生打扮,十分有趣”。

“各地其他较为典型的民俗,则有拜月姑、走月亮、唱月亮等等,还有烧宝塔灯、放孔明灯,偷月亮菜之类的活动,此时,民间未来的女婿还会上门送礼提亲。”萧放说,中秋节节俗南北地区差异不大,只是略有细微区分,“在娱乐方面,北方偏重亲人团聚,南方则户外活动较多”。

饮食:中国民间流行吃新米饭日本吃“月见团子”

中国饮食文化昌盛,在重大节日中,饮食亦十分讲究。具体到中秋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月饼。据悉,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同样起源于月神祭祀的需要。

宋代以来,月饼逐渐在民间风行,关于月饼的文字较早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诗句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至明代《西湖游览志会》方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这类描述到清代以后逐渐增多,所记载的月饼制作方式也逐步完善。

“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场瓜果丰收,新酒同时上市,所以中秋饮食丰富。”据萧放介绍,除吃月饼外,人们还会在中秋当天团圆饮酒、吃新米饭,南京则有桂花鸭等吃食。

在千百年的发展、流传中,中国的中秋文化逐步向外传播,周边不少国家受到影响。萧放表示,在韩国,中秋又名“秋夕”,“在饮食方面,他们会吃圆形松饼,颜色各异,十分精美。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则会吃江米团子,并称之为‘月见团子’,旧历9月13日也是日本赏月的日子。”

“中秋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正处在秋季,体现出明显的丰收景象。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一节日。”高巍笑着说,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中秋的团圆主题被不知不觉淡化了,“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中秋节俗文化传承下去,更好地融入人们当下的生活”。

关键词:中秋节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