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雄狮:“哼!你们中国人干嘛要把我雕刻成卷毛狮子狗?”

2017-10-19 09:45:23    壹读  参与评论()人

壹读百科

喜欢骑狮子的壹读君|吴锐

在中国,自古以来什么动物的雕像最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注意是雕像,不是活体。那肯定是狮子啊!

如果你是一名中国古人,生下来可能就要被和炕头石狮子拴在一起,以防你乱跑;长大点了早上出门上学要先看到家门口的守门石狮;过桥的时候看到桥柱狮;上私塾,学写字画画,纸张要用镇纸石狮压住;再长大点去衙门办事要看到更大号的守门狮;有一天骑马进京赶考,马要拴在拴马狮子柱上;元宵节要看舞狮;听相声要听“四十四只石狮子”;有一天寿终正寝了,墓门口还要立两尊守墓石狮作为最后的陪伴。

桥柱狮:“早啊!”

中国古人从生到死都要和“狮子”为伴,狮子作为一种非中国产的动物,却能受到如此喜爱,绝对是独一无二。

话说狮子产地在非洲,既然中国不产狮子,古人怎么知道世上有这么一种动物呢?史书记载中国最早出现狮子是在公元113年的东汉汉章帝时期,当时西域诸国向汉章帝进献的贡品中就有狮子。《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师子符拔(古文‘师’通‘狮’)。”

狮子一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就深受权贵阶层喜爱,上升势头强劲,很快秒杀了老虎,抢走了兽中之王的头衔!东汉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狮子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狻猊(suān ní,传说中龙的第五子,也有说是第八子)。西晋的学者郭璞对《穆天子传》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看到了吧,他说狮子也吃虎豹,这狮子来了老虎还咋混啊?

“我来了!”

《南史》说:“龚县山阳并进二虎一豹,见狮子悉瞑目不敢仰视。”更有甚者,南宋词人周密的《癸辛杂识》中《贡狮子》一文说:“入贡之使遂牵(狮子)至虎牢之侧,虎见之,皆俯首帖耳不敢动。狮子遂溺于虎之首,虎亦莫敢动也。”这说的是献贡品的使者把狮子牵到老虎面前,老虎吓得趴地上不敢动。狮子见状决定主动上前打个招呼,于是过去在老虎头上撒了泡尿,老虎对此表示没意见,随便尿。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狮子在中国是被视为神兽的,而且其威猛程度胜于老虎,似乎和后来明清时期开始流行的可爱的卷毛狮子狗雕像的形象相差甚远,这其中的原因稍后再说。

虽然狮子从东汉时开始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皇帝的私人动物园不对外开放,所以即便是贵族也只有少数人亲眼见过狮子。因此此时狮子雕像还是按照神兽的造型雕刻的:姿势多为站立或行走,肩上有一对翅膀,长有羊须子,头上装饰了云纹或火焰纹。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狮子雕像多是这种造型,一般是专供贵族在陵墓前摆放,用以辟邪和托载死者灵魂升天(所以要有小翅膀)。

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东汉石狮

现在出土的我国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祠前的行狮和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行狮都是东汉时期的这种造型。这个“飞天神兽”的造型受到了当时西亚文化的影响,对于百兽之王来说这个形象很OK;对于能坐着它飞天成仙的灵魂来说也是很有面子的。

狮子的形象能在中国传播,并能承担起辟邪的职责,除了因为开通丝绸之路,迎来了西域贡品以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佛教传入中国。

在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威严、正义,有护法的职责。《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记载佛祖出生时,“五百狮子从雪山出,罗住城门”,另外释迦摩尼出生时还做“狮子吼”,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原来佛祖天生就有男低音的素质(后来“狮子吼”还被苏东坡用来形容在家中好妒忌又彪悍的女汉纸),佛甚至被认为是“人中狮子”。此外佛经中还把佛的台座称为“狮子座”。

文殊菩萨的坐骑也是狮子,就是西游记里那个“青毛狮子怪”,要说西游记里的狮子精还真不少,但他们只是少数丧失信仰,腐败堕落的坏狮子,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正义、护法的狮子。

青毛狮子怪

至唐代,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雕像的造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形象更接近于佛教艺术,相对而言造型更真实。肩上的小翅膀和头上的云纹没有了,肢体变得特别粗大壮实,胸部高高突起,前肢直伸,狰狞威严,形象更接近真实的猛兽。虽然翅膀没有了,但看上去更威猛了,百兽之王对这个形象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唐代顺陵石狮

在唐代,狮子雕像依然是只有皇家和权贵可以享用的辟邪兽,多用于守护王陵、镇宅守门、佛教护法。到宋代,狮子雕像开始走入民间,其造型也开始了从猛兽向萌宠狗狗的转变过程。到宋代,狮子雕像狰狞威严的感觉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温顺柔情,狮子胸部有所收缩,头部压低。行立姿势少了,大多都是蹲姿,四肢收拢,看上去腼腆拘谨。更有甚者,狮子的脖子上居然开始被挂上了铃铛和彩带,这是怕它跑丢了吗?

到南宋,雄狮的右爪下面还多了个绣球。到清代,石狮子的四肢变得越来越短小,头变得越来越大,头部毛发变成了螺旋状的卷毛。至此,爱玩球的可爱的卷毛狮子狗形象彻底定型,和汉唐时的神兽、猛兽形象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这个,是不是忽略了狮子的感受呢?

雄狮:“人家可是护法兽,百兽之王啊!手下留情行不行啊?”

可能是官家更喜欢威严的形象,而老百姓更喜欢萌萌哒、温情世俗的形象,所以随着宋代狮子雕像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其形象也日益亲民。出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老百姓觉得石狮子也该成家生子,所以唐代以后出现了配有小狮子的母子狮,后来就演变成了门口左侧雄狮玩球,右侧母狮带孩子的标准配置。嗯,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明确。

宋代以后,石狮子除了辟邪的职责,还被民间视为福禄祯祥的吉祥物(那时大熊猫还没出道呢),被寓意招财纳福、吉祥如意、子嗣昌盛。

最后再顺便说一下狮子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贡献,流行于唐代宫廷的“五方狮子舞”,是一种有几百人参与的大型歌舞表演,演变到今天就成了每年元宵节的舞狮活动。

嗯,这就是狮子,一种外国动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中国古人辟邪、谋福,帮助古人灵魂升天,为卖萌自毁形象……总之,它是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中国文化的动物。

参考文献

1.《中国石狮子的象征》,刘锡诚,《岱宗学刊》

2.《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李仲元,《社会科学辑刊》

3.《中国狮子雕刻造型的演变》,林移刚,《华夏文化》

4.《造型多样的中国狮子雕刻艺术》,于超,《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5.《北朝至隋唐时期墓门门砧石狮研究》,林洪,西北大学

关键词:狮子雕刻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