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松下煎茶试竹炉,涛声隐隐起风湖

2017-12-19 09:04:26    拾文化  参与评论()人

普珍和尚还延请画家王绂临摹下竹炉图,学士王达作文,诸位诗者题诗,装帧成一帧《竹炉茶图卷》。这段佳话也被记录在了《无锡金匮县志》里。“惠山亭上老僧伽,斫竹编爐意自嘉。”

后来,竹炉不知去向,直到明成化年丙申冬月,词人秦观的后裔秦夔复得于无锡城杨氏家中。秦夔为此作了《听松庵茶炉记》,内云:炉以竹为之,崇俭素也,于山房为宜。

合炉之具其数有六:为瓶之似弥明石鼎者一,为茗碗者四,为陶碗者四,皆陶器也;方而为茶格一,截斑竹为之,乃洪武间惠山寺听松庵真公旧物。

从此段文字中可见,当时的竹炉乃是以斑竹制成。斑竹是竹中的清士雅物,上好的斑竹自古因稀少而价格不菲,可想见当年普珍和尚嗜茶之深,制炉之精。

后来,因乾隆皇帝与竹炉的一段茶缘,使得这小小竹炉又平添了许多传奇。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二月,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去惠山寺礼佛,在寺中看到了后人复制的竹炉,并亲见了竹炉煎水煮茶的清韵。风雅的乾隆虽然极喜这竹炉,可并未夺人所爱,而是当即命工匠仿制了两只竹炉带回宫中使用。

据说在这仿制的竹炉底板上还镌刻有乾隆的御诗及跋:“竹炉匪爱鼎,良工率能造。胡独称惠山?诗禅遗古调……乾隆辛未春,过听松庵,见明僧性海所遗竹炉,命仿制并纪以诗。御题。”

乾隆帝仿制的竹茶炉现在还存在北京故宫里,偶然展出时还能看到。有方家测量过,此炉外方内圆,高12厘米,宽侣厘米,四柱直径各1.5厘米。

炉心为陶土,内径7厘米,上罩铜质垫圈,炉口长方形,宽3厘米,长4厘米,护了一圈铜套。而惠山寺竹炉山房的竹炉再度消失,江湖上再无下文。

昔日竹炉煎煮的惠山泉是用来冲瀹“无锡毫茶”,泉水贵轻、贵活,橄榄炭无杂木俗气并略带榄香,即沸稍微降温后冲瀹细嫩的无锡毫茶,茶汤该是甘醇有加。

今人制作的竹炉亦有几种款式,使用起来各有利弊,需竹、泥、铜等元素一一妥帖配合,才得实用与美观皆具。

平日以明子引火,龙眼木炭垫底,青钢木炭作为主燃之炭品,一炉炭可煎水2~3壶。三沸之水冲瀹有些年头的普洱生茶、熟茶,茶汤饱满,尽发茶香;若吃岩茶、老乌龙时,则以橄榄炭铺上层,发火迅急,所煎之水冲瀹岩茶、老乌龙,滋味大好,汤感层次丰富有加。

关键词:竹炉茶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