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大运河上万舟骈集

2018-01-19 09:45:04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孙宇宁

作为京杭大运河南来之船的终点,历史上通州曾是最重要的皇家码头。每到开春后,运河上南来的粮船便日渐繁多,从堤岸南望,各类船只帆樯如林,见头不见尾,仅装卸货物的船只每年就达3万余艘,形成了独特的通州八景之一——万舟骈集。

显赫的运粮主角儿——漕船

漕船是运河上数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漕船每年从南方运粮达400万石(1石约合59公斤)。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初期一艘大型漕船可装粮近2000石,但因运河水浅,一般装粮500石左右。满载的重船中间竖立着两根桅樯,风帆鼓胀,鱼贯逆流前行;回程的空船则卷帆抽舵,顺水南行。漕船头尾都有专门的浮雕雄狮标记,其它船看了都要让道。每年第一批漕船到达的日子为开漕节,官吏客商、船工百姓共同庆祝,热闹非凡。

明代漕船数量多于清代,为一万到一万二千只,清代为六千到一万只。一般每船有漕兵10人掌舵扬帆。盛时押运漕粮的卫所官军与水手达十到十二万人,这些运军与水手的收入除了政府发给的行月粮食外,还通过贩卖漕船夹带的一些土特产来获得。后来运军为多装载商货,私自将漕船加长,承载量达到3000石,超载的漕船只能勉强通过运河闸座,并且经常因超重而搁浅漂流。

由于通州以下运河河道水浅处很多,满载的大型漕船很容易触底搁浅,因此,在通惠河(里河)和北运河(外河)上都有一类必须使用的小型漕船,叫作“剥船”,专门分载转运大船的货物或漕粮。据记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时,北运河所用的剥船有200只;明嘉靖七年(1528年)重新疏浚了通惠河后,由外河转运里河的漕粮都采用搬粮过闸的方式,因而也设置了往返两道水闸之间的剥船。剥船上不用军士,而是由船户使用篙或橹行船,并由政府经纪统一管理。到了清代乾隆和嘉庆初期,因河道壅塞状况日益恶化,剥船数量激增至1500只,而且每只剥船都需要配置拖曳纤夫15名。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年轻人还在丧 中老年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乐子

23-12-19 11:20:47《咕噜咕噜下春山》,生活之道

“说走就走的旅行”天花板竟在这幅画里

23-12-13 10:34:06《剡(shàn)溪访戴图》,黄公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