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三百多年前的“微信朋友圈”:真率由衷,直抒胸臆

2018-04-09 09:01:34    中华读书报  参与评论()人

那么,这部微信朋友圈式的结集完成于什么时候,用了多长时间呢?今见序跋也语焉不详。我们不妨从《幽梦影》评论最主要的参与者张竹坡这个线索进行探讨。张竹坡,铜山人(今徐州人),这个“负才拓荡,五困棘围,而不能博一第”(张道渊《仲兄竹坡传》)的才子,于康熙乙亥(1695年)三月二十岁的时候,仅用十多天时间完成了著名的《金瓶梅》评点,引起轰动。同年八月参加秋闱又不第。于是于当年秋冬间为发行他评点的《第一奇书》来到了扬州。当时,同样是身负才名却累试不第的张潮已定居扬州二十余年,他在扬州广交文友和书商,俨然成了扬州文林的领袖。张竹坡对张潮甚为崇敬,认为张潮“诚昭代之伟人,儒林之柱石”(《与张山来》其一),时相过从。在《幽梦影》中,张竹坡的评论竟达83条之多,居评论者之首!从第四组朋友圈开始,他的评论一直参差延伸到最后一组。据今存张竹坡诗《拔闷三首》所示,他是康熙36年春从扬州去往苏州的。也就是说,张竹坡只在扬州停留了几个月。而就在这几个月中,张潮的《幽梦影》从第四则断续延伸到最后一则都留下了张竹坡的评论。其中有六则他是唯一的评论者,有28则他是最后一位评论者。这说明张竹坡是最后参与《幽梦影》评论的人之一。这也说明作为微信朋友圈的《幽梦影》最短可能就在几天内完成(即张竹坡所谓“数夕酒杯间颇饶山珍海错”),最长可能也就在张竹坡旅居扬州的这几个月,即康熙35年(1696年)秋冬到康熙36年春(1697年)之间。在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快递的情况下,我国第一部微信朋友圈式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

这个微信朋友圈中,以张潮、张竹坡为代表的参与者大都是科场失意旅居扬州的文人。他们在扬州这个景物秀丽、文脉深远、工商业发达、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又偏离政治中心的地方找到了一片畅情之地。他们相对自由地抒发性灵,互赠著述,经常聚谈宴饮。《幽梦影》微信朋友圈可大致反映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活风貌,并为后世留下了值得注意的特色和内涵。

关键词:幽梦影张潮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