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三百多年前的“微信朋友圈”:真率由衷,直抒胸臆

2018-04-09 09:01:34    中华读书报  参与评论()人

《幽梦影》的微信朋友圈还十分注意生活中的审美思考,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美学内容。明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为心学所推动的思想解放思潮,中国的生活美学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潮。这个高潮一直伸展到清前期。康熙中期的扬州既为烟柳繁华之地,又是一个思想相对宽松的处所。文士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加大了生活审美的力度,《幽梦影》朋友圈中便留下了许多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篇章。

首先,朋友圈中充溢着对自然美的品识和玩味:张潮曰:“春听鸟声,夏听蝉声,冬听雷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对自然美、艺术美的精心择取,形成不同的最佳审美境界。张竹坡生发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将听儿辈读书声也视作一种审美享受!又如对声音美的欣赏,张潮提出,“凡声皆宜远听,唯听琴则远近皆宜”。从声之远近这一角度总结出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具体法则。王名友的评论谈得更为具体入微:“松涛声、瀑布声、箫笛声、潮声、读书声、钟声、梵声皆宜远听;唯琴声、度曲声、雪声非至近不能得其离合抑扬之妙”。庞天池则推展开去,论色之欣赏:“凡色皆宜近看,惟山色远近皆宜”。一组微信朋友圈竟成了一部声色鉴赏的美学专论!有时论石之设置,张潮曰:“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旁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有时论瓶花,张潮曰,“养花胆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须与花相称,而色之浅深浓淡,又须与花相反”。这已是很地道的装饰美学,故程穆清曰“是补袁中郎《瓶史》所未逮”。而王宓章的评论则进一步将其上升到形式美学法则的高度:“须知相反者,正欲其相称也”。有的地方,更是直接阐述园林美学。张潮曰:“园亭之妙,在丘壑布置,不在雕绘琐屑。往往见人家园亭,屋脊墙头,雕砖镂瓦,非不穷极工巧,然未久即坏,坏后极难修葺,是何如朴素之为佳乎?”弟木山补充曰:“园林之善,在于迴廊。”晚明至清初是生活美学大丰收的年代,而在《幽梦影》朋友圈中,可以明显看到高濂《遵生八笺》、袁中郎《瓶史》、计成《园冶》、李渔《闲情偶记》等等著作的影响和发展。因此,完全应该将其置于晚明以来的生活美学著述潮流中来考察。

关键词:幽梦影张潮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