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广州文艺新活力,呈现广州文艺事业崭新面貌,“南国文艺”微信公众号推出“南国文艺新力量”人物访谈专栏,聚焦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风格多元,尽显华彩,凝聚文艺新力量。
本期访谈人物为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作协副主席、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陈崇正。陈崇正是80后代表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悬浮术》《美人城》,小说集《折叠术》《黑镜分身术》《半步村叙事》等。著名作家邱华栋曾评价陈崇正:“他的精神根据地来自于对现实的魔幻转译和对当代精神变异的不懈勘探。他所贡献的文学半步村无疑是当代中国小说极有辨析度的文学地理符号。”
正文共3969字,阅读约需10分钟
粤东潮州古城东面十五公里外,小村庄里一个平凡的冬夜,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小心翼翼地托着滚烫的瓷杯,独自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巷,去给神婆送热茶。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庄还没通电,除了黑暗别无所有。神婆总在深夜作法,他奉爷爷之命前去奉茶。
神婆哆嗦着唇轻呷一口热茶,喉咙深处发出突突的声响,男孩在一旁大气不敢出,轻轻揉搓被烫得生痛的手指。
多年后,这个情景在被陈崇正写进了小说。
他从那个在寒冬中提心吊胆穿过村庄黑夜的男孩,走到了遥远的他方,成为令人瞩目的80后代表作家之一,作品陆续被翻译为英文、日文、法文、阿拉伯文……传到世界各地。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曾评价陈崇正的写作探索:“他给自己找到了这样一条通道,让小说突破了现实的束缚,展示了腾空而起的优美姿态。这样的姿态,在广东的小说传统中是罕见的。”
如今的陈崇正,已成为近年广东文坛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通向自我的征途。陈崇正是何时听从了文学的悄然召唤,又是如何以回忆为跳板,飞向广阔世界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一路的跋涉中找到答案。
01
文学的门外汉
陈崇正出生在潮州古城东面的官塘镇巷头村,北溪河从村子中间流过,这后来成为他作品中半步村和碧河往事的原型。
但在半步村和碧河往事诞生前,并没有人能预测到,将来的陈崇正是要靠笔杆子吃饭的。
中考后,父母干脆地给了他两个选择:读高中,或外出打工赚钱回家盖房娶老婆。
他毅然选了前者。
1999年的夏天,陈崇正走出村子,到十几公里外的城郊念高中。
陈崇正家乡风景
高中的第一篇作文,他写的全是关于农村的事,老师给了他很大的表扬。从此他发现自己的脑袋里有个斑斓的仓库,存满了各种草树怪事、星辰萤火虫。
自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文章常发表在全国性报刊,因欣赏他的才情而写信给他的笔友也日渐多起来,天南地北的信每每在发表文章后堆满了门房。这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和成就感,成为他最初写作的动力。
虽然热爱写作,但高考志愿表上他填的全是法学专业,他想成为一名律师。然而冥冥中似有天意,最后他被位于潮州的韩山师范学院录取,分配到中文系,念汉语言文学。
对陈崇正来说,念中文系的日子是茫然的。但很快他便在苦闷的大学生活中找到了乐趣。
2002年,大一第二学期,陈崇正与三个舍友凑了两千四百元买回一台台式电脑,规定时段轮流使用。
那是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时代,陈崇正最爱逛的是文学网站和论坛,彼时的互联网给了他与活跃在文学创作一线的作家、诗人以交流的机会,现在他回忆起来,当时很多网络文友如今亮明真身,竟然都是文坛大咖。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青春文学的黄金时期,掌握了校园发行渠道的青春文学杂志正值繁荣,不少杂志向他约稿,他创作了大量青春文学、武侠小说,彼时的陈崇正自认是文学的门外汉,但经由激情驱动的创作还是给他带来了精神的抚慰及物质的犒赏,每个月收到的稿费成为重要的生活补贴。
2004年,陈崇正在萌芽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奖。那时他21岁,以为文学的光会照到自己。但他说自己依然是一个迟到者,打开门时,发现青春文学已经曲终人散。
两年之后,大学毕业的陈崇正离开潮州,来到东莞松山湖,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02
松山湖畔的彷徨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地处东莞城市腹地,到了夜里,整个松山湖一片漆黑,虫鸣声声,这一切贴合了陈崇正的乡土执念和田园想象。
他在松山湖边一待就是八年。
在学校里,他指导文学社的学生创办杂志。杂志出来后,他便陪着学生坐着校车外出售卖,五块钱一本,一下午竟然能卖出一两千本,面对如此辉煌的“战绩”,他与兴奋的学生一起欢呼雀跃。除此之外,他每天的生活除了教书、读书、写作,就是跟热爱文学的同事讨论世界文学。
但正是这段静逸如同隐居的时间,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与痛苦之中。
教师这个一眼便能望到头的职业,跟他内心期待的文学事业间有着巨大的割裂,加之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投稿接连被退,究竟自己能否靠手中的笔写出去,他没有答案,陷入焦灼。
这时陈崇正启动了对自己创作模式的自我剖析。
他自认在年轻岁月里写过假模假式的文字,但也许是时候告别青春写作了。
该往何处去的路径他尚在摸索,但彼时站在十字路口的他已决心选择一条最为艰难的路,去攀登那座最高的山。
陈崇正出席2017国家写作计划开幕式
2010年,他开始中篇小说《半步村叙事》的创作。
这部开始于2006年的小说进行得并不顺利。
第一次写了八千字,他觉得过于流俗,在2007年暑假,他开始推倒重写,但却发现不小心已把自己置身于迷官之中,人物错综复杂,情节总需要填充,他像一只忙碌的蜘蛛顾此失彼,只能再次停住。
2008年春夏,他开始为这篇一万多字的小说“续命”,故事进行到这里,困难重重,网织得太大几乎收不拢,面对故事所需的时代背景,他的生活经验也出现真空,光靠想象推行的写作使他感觉如履薄冰。最终,他决定采用多声部结构,让人物自己出来说话,才终于使故事活了起来。
2011年1月,这篇小说发表在《作品》上。2011年9月,《半步村叙事》获得第二十届全国梁斌文学奖。同年6月他完成中篇小说《香蕉林密室》的创作,年底,这部中篇小说虽以数票之差与第25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失之交臂,但也带给他信心。
陈崇正作品
2014年,31岁的陈崇正终于无法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决定放弃公办老师编制,来到广州花城出版社,成为《花城》杂志的编辑。
朋友不解,忍不住问:“工资待遇矮了一截,你这是何苦呢?过日子罢了。”但陈崇正始终认为,没有冒险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许多障碍仍在前方等待着他,但有一点使此时的他感到振奋:编辑的工作离文学又近了一点。
03
艰难跋涉
文学期刊编辑的工作性质虽让他离文坛更近了,但在创作上,他仍经历着艰难的跋涉,必须面对新的困难。编辑工作异常忙碌,每天要处理大量来稿,晚上回家后,他常常累得不想动弹,更别谈创作了。
两年时间里,他陷入了创作空窗期。
意识到情况不妙后,他做出调整,修改了作息时间,早上六点多便爬起来写作,这保证了一天内有一个多小时的创作时间。
2017年,陈崇正入读于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办文学创作硕士研究生班。北京一年的生活,让他回望南方的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而脱产学习也终于让他有了完整的时间开始长篇创作。
2018年3月,那是学年第二学期,课业很少,十里堡的鲁院宿舍楼常常只有朱山坡、林森和陈崇正三个来自“南方以南”的人。他们常常一起饭后散步,戏称是真正的“南派三叔”。
陈崇正与朱山坡、林森在北京
一次驾车出游后,“南派三叔”寻思春光灿烂,应该干点大事,于是相约一起写长篇。
陈崇正决定动笔写2008年已在计划的《美人城手记》。
这一年的北方生活让他反观了南方的生活方式,他惊奇地发现广大的南方腹地成为一个容易被当代文学遗忘的虚数。于是他决定投入到“南方以南”未被主流化的新南方寓言叙事之中。
《美人城手记》的灵感起源于潮州,九十年代,一个香港的商人来潮州投资的两千万美元、占地两千亩的旅游项目烂尾了,很长时间里,那个项目变成一个废墟。
每次陈崇正从那经过,都觉得它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于是他决定把潮汕人关于家族血脉的重大的话题镶嵌进这座废墟之中,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展开对香火传承、生命延续这个潮汕人历来最为重视的元命题的意义追问。
他越写越兴奋,5月20日凌晨,初稿终于完成,他疲乏不堪,睡意全无。《美人城手记》与重新扩写的《香蕉林密室》一起构成了陈崇正首部长篇《美人城》,合计三十万字。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初稿发给导师苏童,没想到两天后作家苏童便发回长长的修改意见。苏童充分肯定了陈崇正的创作,说这部小说读起来“叙述扎实,元气充沛”。
作家苏童的指点让陈崇正备受鼓舞,这部小说陆续修改一年多才最终完稿。
2020年,长篇小说《美人城》分为上下部先后在《作家》和《江南》两家文学杂志发表。
陈崇正与导师苏童
04
从旷野走向世界
2021年8月,陈崇正当选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22年2月任命为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
写作仍在继续。他读书、画画、发呆,喜欢科幻电影,热爱一切新奇的事物,希望自己的作品站在想象力的这一边。
陈崇正画作
在陈崇正的计划中,长篇小说《悬浮术》会在2022年夏天出版。而手头上的长篇小说《凤凰楼定律》等反映湾区科技、岭南生活的小说也在有序进行中。
而写不下去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
在卡壳的时候他常常感觉沮丧,觉得就要难产而死,江郎才尽。然而每每经历一段时间的煎熬后,又总能起死回生。在他眼里,写作本质上就是和时间对赌,赌谁更能接近永恒。
他的对策是:保持输出。遇到卡顿的时候就放着,继续写另一部,写不出是常态,但保持输出几乎是作家在困境中的唯一选择。
有天晚上他做梦,梦见就要死了,但最后惦记的居然是硬盘里那些还没完成的小说。醒来时他对自已说,你还没写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所以要粗鄙地活下去。
21世纪的前二十年,陈崇正一步步远离故乡,从农村到城市,从潮汕平原到大湾区,他与时代一起加速成长。
他以半步村为中心,建立了写作的原点,半步村、碧河镇、东州市、美人城……沿着这个叫半步村的地方,他慢慢建构了一座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用蜘蛛织网来比喻自己的创作。
他曾说:“凝视自己的小宇宙,才能通往大世界。不通过回忆的跳板,人物无法飞向未来。”
他的写作总是从自身出发,从潮汕地方的文化因子出发,一路探索文学的先锋表达,融合科幻等多种小说类型的创新尝试,从而走向到旷野,最后走向开阔的世界。
在这个充斥着短视频、直播、游戏、剧本杀的时代,
陈崇正认为在很多人心里依然有一条经典的河流在流淌,文学依然在支撑着中华文化的根脉。
他仍在思考,在关注时代的真相,仍笃信意义。
许多人会在走过漫长人生,发现希望的泡泡破裂后,才察觉到人生都浪费在了后悔上,然后又后悔浪费了人生。
陈崇正从不感到后悔,他早早地觉醒了,此后人生里便只有一件事:
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他清楚地知道它通向哪里。
“要为光的照耀作准备,当聚光灯没有照到的时候,你就修炼自己,或许某天刚好风吹过,草长起来,花就开了。”
文|曾剑平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