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古人笔下的美人鱼 真会和人类恋爱吗?(1)

2016-02-23 09:08:54  晶报    参与评论()人

古人笔下的美人鱼 真会和人类恋爱吗?

古人笔下的美人鱼 真会和人类恋爱吗?

周星驰电影《美人鱼》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持续热映,除周星驰本人的号召力,美人鱼这个大“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财产”)也可谓功不可没。大家从小听说美人鱼的传说,上学后看安徒生《海的女儿》,为美人鱼的爱情动容,还学了郭沫若《静夜》中“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李商隐的《锦瑟》中也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让我们知道了鲛人泣珠。那么中国古人笔下的美人鱼究竟长什么样?美人鱼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古人笔下美人鱼真的会和人类恋爱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山海经》中陵鱼、娃娃鱼水陆双栖是美人鱼最早灵感来源

美人鱼是典型西方称呼法,古代美人鱼一般称为人鱼、鲛人、蛟人等,在中国古老的博物志《山海经》中第一次且多次出现人鱼的描述,如“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有人说这个是指娃娃鱼,但这个陵鱼是栖息在海中。

《山海经》还说到一种生活在山溪中的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吃了它的肉不会生疥疮。也提到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这两个大概是描述娃娃鱼,从颜色(赤)到声音(鸳鸯、婴儿)到药效(不疥)都较符合。娃娃鱼、陵鱼的水陆两栖可能就是美人鱼最早的灵感来源。

晋以来美人鱼就有两大本事:泣珠和织绡

美人鱼有了基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基础,随着历史发展,古人关于美人鱼描述开始更加具体可感了,如表现美人鱼两大本事:一善织,二泣珠。

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皆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另《太平御览》引张华《博物志》鲛人泣珠有些不一样:“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向主人索取一个盘子,“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为表感谢,鲛人用血泪化一盘珍珠送给主人,可见鲛人感恩,重友情。唐诗人李顺《蛟人歌》写“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让人动容。今天传下来的张华《博物志》没有这一段,但大家想必对报恩这个民间故事套路不陌生,如一些人鱼、龙女小说和影视作品都有这个痕迹。

后汉郭宪《别国洞冥记》也提到美人鱼泣珠:“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中国古代鲛人泣珠故事中情节最曲折、形象构建最丰满的非清沈起凤《谐铎》中《鲛奴》莫属,说的是有位景生从福建航海归,“见沙岸上一人僵卧,碧眼蜷须,黑身似鬼,呼而问之。”那人答,“我是鲛人,为水晶宫琼华三姑子织紫绡嫁衣,误断其九龙双脊梭”,因此被流放在这里。请求景生收留,景生答应了。后景生看到一美女,求娶,女子母亲要求珍珠万颗方可答应,景生因此大病快死了。鲛人看望病情而“大哭,泪流满地。俯视之,晶光跳掷,粒粒盘中如意珠也。”景生痊愈。后鲛人为景生凑满珍珠而“赴海而没”,后景生娶了美女,并“诞一子,名梦鲛”。《鲛奴》运用蛟人泣珠的古老传说进行重新的创作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