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这么好的事,怎么就落到你头上了?

2016-05-09 08:54:32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严优

今天要掰的这个故事其实很稀松平常,不过是假道士利用炼丹骗取“人傻钱多”的大户财物的故事。炼丹骗钱属于“巾门”骗术里面的“成仙术”,是“两千年老店”,从秦始皇那会儿就捧出了个徐福作老祖,门楣不可谓不光大。何况,炼丹术还总是与炼金术紧密相连,金钱与健康都是我等凡人夙愿,所以人家就能两千年如一日,骗得有滋有味。

一般的丹客行骗故事,都讲骗子先拿小试取信(帮对方用一点点钱炼出金子),然后骗上一大票跑掉,上当的呆萌傻瓜不甘心,找到骗子,骗子再设连环局,又骗傻瓜一次(甚至把傻瓜纳入自己的行骗体系骗别人一次)。最后骗子逃之夭夭,傻瓜被众人嘲笑。这些故事着重讲过程、讲转折,细节描写不多,可当《故事会》看。但清代曾衍东《小豆棚》里记了一则《烧丹》,却有性格、有对话(对话里还包括辩难),尤为摇曳多姿,可视为文学。

话说汶水有家姓孔的有钱人,被一个青城道士盯上了,上门行骗。孔氏父子笃信不疑,安鼎设帷,“更出多金”让道士炼汞,预备飞升。孔妻就问了:“丹是啥呀?”“至宝啊。人吃了成仙,物点之成金。”“如果是这样,将来炼成了丹,你拿什么谢他呢?”“呃……人家本不为钱。”“那他干吗要给自己培养一个竞争者啊?”“人家说我有仙骨。”“哟,仙骨在哪儿呢?”这个时候,老孔就非常富有科学精神地撅起了屁股,拉老婆的手去摸他的尾椎骨:“喏,就这一节。”

每次读到这里都感到了古人深不可测的幽默,因为信息量太大了呀。孔妻被迫摸完尾椎骨,不屑地笑道:“就算成仙,也是个屁精(此二字乃孔妻原话)。难道蓬莱岛、昆仑山上都是些守财奴盘踞着吗?”你瞧,女人不迷信起来真是可怕,啥都看得穿,骗不倒。

可是老孔不听,依旧我行我素。孔妻是个冷静的人,又用上了孟夫子的经典方式设譬。她说:“女婿家穷,丹炼成了,你可不要传子不传女哦。”老孔一听非常为难,毕竟女婿是半个外人嘛。孔妻便嘲笑道:“傻了吧你?让你把未成之丹分给女婿一点你都不肯,青城山那道士怎么就肯将必成之丹让给你呢?你是他儿子吗?”

孔妻可谓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无名智识女性了。两番辩难,先是辩理——他都会点金术了,还要你的金钱做谢仪,逻辑上不通呀;后又论情——这么好的事,你尚且不肯让闺女家沾光,他跟你非亲非故,凭什么学雷锋?诘问层层递进、入情入理,尽得苏秦张仪等国际专业大师的论战心法。可是挡不住老孔任性,就是不听。结果第二天,青城道士跑了,还熄灭并踢倒丹炉(请参照悟空踢炉档案照片),伪造了升仙现场。

老孔没有醒悟,继续叫人炼丹。不久后,孔妻去世(不排除是被他气死的)。所谓“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没有贤妻监管劝阻,老孔愈发走火入魔了。加上儿子也不够孝顺,自己炼出“黄芽”来私藏着,搞得老孔为了见那玩意儿一见,跟在儿子后面哭求,“日泣随之”。这情形,比之当初的摸“仙骨”,更具一番酸爽反讽的味道。

故事的尾巴讲小孔服了丹差点死掉,可是老孔痴心不改,于家道败落中坚持炼丹,继续以决绝之心全方位无死角仰望天空……

这个故事之所以好,关键在于塑造了人物——孔妻的智慧,老孔的偏执,小孔的私欲,这就比别的只管情节的笔记体文献要生动许多。尤其是孔妻的辩难,言简意赅,却直切肯綮,凸显了所有这类故事(如冯梦龙《古今谭概·丹客》等)所当破而未破之题,所当讲而未讲之理,所当立而未立之人,读起来从容自然不费劲,很值得向普罗大众推广。

有古法行骗术,就有古法防骗术。咱们今天教育老百姓防止金融诈骗的各种宣传,都该向孔妻学习,领着大家想想:这么好的事,怎么就落到我脑袋上了呢?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