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地铁“丢书”3个月:仅239本书被捡超3次

2017-02-21 10:28:58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地铁“丢书”3个月 仅239本书被捡超3次

原标题:“奇”招难拾阅读习惯

本报记者 刘冕

3个月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1万本书被“丢”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等交通工具上,希望呼吁更多人利用通勤时间“开卷”。3个月过去了,活动主办方新世相后台显示,4008本书仅被捡过1次,只有239本书被捡超过3次。

其实,类似出“奇”招呼吁人们养成阅读习惯的活动还有不少,比如有些主办方推出先交“订金”,一个月内读完4本书退钱;有些则在微信里建立阅读群,号召入群人每日打卡读同一本书。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奇”招效果却大多不理想。市民张先生说:“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花哨的手段也需要更关注效果,否则难免会落入‘昙花一现’的结局。”

书“丢”了,谁在读书?

3个月前,参与“丢”书活动的不乏一些明星。比如黄晓明、徐静蕾和张静初等艺人纷纷晒出“丢”书照片。然而,这些书是谁在读?有人读了吗?

新世相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二维码。捡到书的人扫码就可以进入一个网页,里面都是这本书曾经的拥有者,大家可以交流读书心得。如今,从这个平台看,与明星有关的书几乎集体退出了“流通”。比如马思纯“丢”了一本《追风筝的人》、王子文“丢”了一本《小王子》。黄晓明“丢”的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惟一的记录是当日捡到书的人留言“哇,捡到黄晓明‘丢’的书好开心,期待明天的活动”。

书都去哪儿了?没有官方统计。但有人在网上晒出过被地铁保洁员当垃圾收走的图片,也有人坦言不记得书最终丢到哪儿了。部分留下了转借痕迹的书,捡书人很少留下阅读感言,大多数选择一言不发,只是系统显示谁捡到了书。市民黄小姐曾经在北京地铁东直门站捡到过一本书,如今书名叫什么,她已经记不清楚了。“捡到书的时候挺开心,放在书包里有一段时间,但早高峰的时候人太多了,根本掏不出来,而且书的内容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时间一长,我都忘记书丢到哪儿去了。”

关键词:丢书大作战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