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琴学存稿》里的古琴世界(1)

2016-03-21 02:53:2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琴学存稿
   作者:王风
   版本:重庆出版集团
   2015年12月


王世襄先生旧藏古琴“大圣遗音”。


古琴大家管平湖。

王风先生的新书《琴学存稿》出版了。作者谦称,这是一本“凑出来”的“小书”。我觉得,“小”仅指篇幅而已;至于“凑”,熟悉的人都知道,作者治学精勤,只是不太愿意多写而已。《存稿》虽仅十五万字,实融会了作者二十余年的思考和心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琴学研究并非玩票

王风先生的本职是北京大学近现代文学专业的教授,关注转型易代之际的社会文化,其学术文字精醇古雅,清通可诵,士林青衿仰慕其人其学者甚众。以这样的专业背景,从事琴学研究,可以想见其识见之高,文辞之美。然而此书于作者,绝非简单的外行玩票。作者琴学师承故宫郑珉中先生,而郑先生是管平湖先生的重要弟子,再上推管先生的老师杨时百,则民国琴坛盟主九嶷山人之学脉于此三传矣。在演奏上,作者操琴有年,从郑珉中先生上溯管先生,颇得清峻洒脱之风。因此,作者的琴学研究也足称当行本色,不仅具备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也蕴含了人文学者独特的个人色彩。

内容上,《存稿》分为“琴史”、“琴器”、“琴言”、“序跋”四部分。“琴史”所收三篇都是严谨的考据论文,侧重对宋明琴派源流及琴曲流传的清理。“琴器”是对民间流传的重要高古琴器的详细解说,计有“大圣遗音”、“松石间意”和“猿啸青萝”。“琴言”以较为轻松的对话问答形式呈现,是作者在电台讲述古琴的节目录音整理稿。最后“序跋”仅一篇,乃是为启蒙恩师李禹贤先生遗文墨迹、影音资料合集撰写的纪念文字。前三部分构成全书的主体,虽然在叙述体式上各自有别,但在内容上实可互相补充和参照。

“琴史”、“琴器”、“琴言”

“琴史”部分有关南宋浙派源流及琴曲《秋鸿》作者的考证堪称杰构,引据诗文集、地方志、目录书并杂纂近百种文献,是不折不扣的“狮子搏兔”之作。关于琴派,明清以来的源流较为清楚,而形成、发展于宋代的“浙派”则相对复杂,很多模糊的细节尚待厘清。作者认为,南宋杨缵《紫霞洞琴谱》的风格受到郭楚望、刘志方一系的影响,在艺术上由“声多韵少”转向了“声少韵多”。至于《西麓堂琴统》中的《秋鸿》一曲实际上就是杨缵手定谱,是未经累次删改的《紫霞洞琴谱》的原貌。文章考证详尽,胜义纷披,不仅有功琴史,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可以说,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作者传统文史之学的深厚素养,其方法可为古代琴史考证树立一种典范。

“琴器”部分所述三琴皆为琴坛重宝,与晚清民国琴家渊源颇深,因此不惟有裨掌故,更可从中透视近代琴史、琴人生活的重要信息。如几代琴人津津乐道的管平湖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的友谊,及与“大圣遗音”、“猿啸青萝”琴的特殊因缘。又如宋徽宗朝御制琴“松石间意”那保存完好、令人惊叹的“全套旧观”——琴体为宋时原貌,琴匣及琴上配饰为清宫原物。其间故事,处处引人入胜。进一步细读,更有佳处可说。作者在琴器断代、鉴定方面继承了王世襄、郑珉中二先生的理论体系,文中不少对于唐、宋古琴断代特征的说明文字,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读之颇增兴味与见识。昔人分别藏书家类型,有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种种,作者于琴,真可谓精鉴赏、善考订了。此外,对于古琴斲制工艺史上一些重要问题,作者也予以重视并阐述。如对“猿啸青萝”琴改造重修过程的叙述,引出清人唐凯喜改制古琴样式的问题,提出琴器鉴定的历史性和特殊的复杂性。文末所附唐凯改制“鸣冈”、“海天秋月”二琴图片,颇广读者闻见,可谓甚善。总而言之,作者从历史考据、艺术审美、工艺材料等多种维度综合为重要琴器“立传”,所作文字堪称范本,足可信今而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