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文艺复兴的阴暗面》:被掩盖的殖民血腥史(1)

2016-05-17 09:51:27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文艺复兴的阴暗面识字教育地域性与殖民化》[阿根廷-美国]瓦尔特·米尼奥罗著魏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艺复兴的阴暗面识字教育地域性与殖民化》[阿根廷-美国]瓦尔特·米尼奥罗著魏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郑渝川

文艺复兴紧接着就迎来了大航海时代,欧洲“发现”了美洲。这其实是一个历史上并不罕见的征服过程,殖民者屠戮了原住民,并将欧洲大陆的底层阶层及非洲的奴隶贩卖到新大陆。但随后掀起的殖民合理化进程,却让人们忘记了这样一段充斥着血腥的阴暗历史。

有别于过去的征服者,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了一整套对人群划分和排序的制度,重新书写了美洲、美洲原住民、欧洲征服美洲的历史。这套新制度的内核,在后来被称为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即赋予征服、殖民以正当性,将美洲原住民、黑人奴隶贬低为需要接受更高等级人种教化和统治,才能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低劣人口。毫无疑问,在种族主义者的书写下,美洲在成为新大陆之前的历史,当然不能成为文明史。

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权威,阿根廷符号学者,美国杜克大学文学系、文化人类学系和罗曼语言文字系跨系教授及讲席教授瓦尔特·米尼奥罗所著《文艺复兴的阴暗面:识字教育、地域性与殖民化》,聚焦于早期殖民阶段和文艺复兴隐藏着的晦暗历史,即殖民者是如何通过对欧洲(拉丁)、西班牙文化的神圣化,及对美洲本土文化的贬低甚至妖魔化,来实现征服、殖民合理化的。

美洲是被占领并经改造的大洲,语言、记忆和空间均被殖民化。《文艺复兴的阴暗面》首先探索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书写哲学,即西班牙等欧洲殖民国家对欧洲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创造,并因此形成一个大大有别于美洲本土传统的语言和习俗体系。第二部分着力论述美洲记忆的殖民化,第三部分考察了美洲空间的殖民化。

十五世纪末,欧洲各国兴起了推崇字母和本国语为基础的语言哲学的潮流。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的一些学者开始着眼于对语言语法等进行整理,这对于巩固西班牙帝国本土和美洲殖民地的统治,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罗马帝国覆亡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在欧洲其实已经散失,由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的学者保存并进行了整理。某种意义上,古希腊和古罗马至近代欧洲的文化联系,只能理解为不可信的神话。但无论在近代早期的英国,还是西班牙这样的国家,通过生造历史来夸大本国文化的历史渊源,显得很具吸引力。并且,夸大、篡改历史,还有助于夸大拉丁字母的文化作用。在整个近代,凡是拉丁文字和文化传统覆盖的地区,就被描述为文明开化之地,相反则是蛮荒禽兽之所。非但如此,学者还论证出一个结论,落后的地区、族群,需要被文明世界、拉丁字母的国家入侵,才能因此找到进入文明世界的窗口。

1492年,卡斯蒂利亚语语法的整理者内甫里哈将其作品献给伊莎贝尔女王,后者由此充分理解前者的意图,一门统一起来的语言,最大力量就在于,“通过其语法,将这门语言教授给野蛮人,并通过编写对方语言的语法,进而控制野蛮人”。在印刷术带来的印刷革命的推动下,面向平民推行识字教育成为可能,这也有助于殖民国家达成对本土和殖民地的教化。识字教育、书写本身,成了驯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