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旅食与文化》:汪曾祺的弦外之音(1)

2016-05-31 09:30:26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旅食与文化》:汪曾祺的弦外之音

《旅食与文化》:汪曾祺的弦外之音

 《旅食与文化》 作者:汪曾祺 九州出版社 2016年2月

《旅食与文化》 作者:汪曾祺 九州出版社 2016年2月

《旅食与文化》:汪曾祺的弦外之音

《旅食与文化》:汪曾祺的弦外之音

◎瘦猪

汪老晚年笔耕尤勤,兼之到处游玩,心情大佳。可就在如此情形下,仍忍不住写点右派经历,或对时政的看法。顺手一笔,点到为止。

汪曾祺先生《旅食与文化》散文集,硬壳封面,画了一盘螃蟹。我以为是汪老的画,该书编辑黎明兄说这是白石老人的,我闻听有些失望。齐白石的画当然错不了,但汪老的螃蟹、白菜、西葫芦画得也不赖呀。汪老之书,用其书法绘画,我觉得更好。

旅食,就是旅游和美食的合称,汪曾祺先生认为这是杜甫的首创。杜甫“旅食京华春”诗句里的“旅食”,更偏于客居的意思。旅食一词,古人诗词里多见,杜工部最少用了三四次。《晏子春秋》里也出现过,“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君子无力于民则旅食,不恶贫贱。”相当于没了工资。汪老不是不懂,他是在强调,旅游嘛,遍尝所到之处的美食是其应有之义;美食嘛,非至食物发源地、兴盛地而不能得尝地道者也。

评论汪老的文章俯首皆是,我也说不出更多花样,却可以就汪老的文章引出一点略微不同的读书看法来。

汪老之所以能游遍华夏,乃至出国,实在是托了官方体制的福。中国稿费极其低廉,这也算是对作家的额外补偿吧。但愚以为,游记里出现“某某作协、某某文协、某某笔会”以及地方政府、官员的名字,很煞风景。

汪老文章里有意无意地会流露出一点感慨来,与其经历,与现当代史不无关系。汪老晚年笔耕尤勤,兼之到处游玩,心情大佳。可就在如此情形下,仍忍不住写点右派经历,或对时政的看法。顺手一笔,点到为止。在我看来,不肯深说的东西却是重点。重点而不能大写特写,也就成了沉重。寥寥的几行字,是文章的压舱石,像风筝的线轮,有了它,主写轻松、愉快内容,行文轻盈的文章就有了根基。例如他写花写金鱼写萝卜,总要添点他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遇到的人和事,或是他的亲身经历。有些话汪老说的很隐晦,一不留神就过去了。例如他写泰山的文化渊源,议论泰山之大与他对泰山的印象(《泰山片石》),忽然杂了一句,“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这一定是有感而发,在讽喻一些事情。因为汪老旋即写了两个曾经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坐实了我的想法。这两个著名的皇帝被写进一首著名的词牌里后,更加著名。游记之怀古喻今的效果极为强烈。《林肯的鼻子》也有一句妙语,“这里倒没有林肯的亲密战友的任何名字和形象”。这些话,年轻一点的人恐怕读不太懂吧。然而汪老的浅尝辄止,又传达了另一层意思:他老人家不愿意忘记那些事情,同时也不愿意过分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