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荨麻花开》: 为一地黄连的童谣

2016-06-29 10:06:13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荨麻花开》: 为一地黄连的童谣

荨麻花开》: 为一地黄连的童谣

《荨麻花开》: 为一地黄连的童谣

《荨麻花开》: 为一地黄连的童谣

◎阎连科

荨麻是一种寻常的植物,一如路边的寻常之草,即便花开,也如家雀的飞叫。飞就飞了,叫就叫了,决然不会如孔雀开屏样引来一阵欢腾的惊呼。

然面对《荨麻花开》这部小说,它既没有孔雀开屏的艳美,又绝非真的如荨麻那样庸草俗叶,常花俗香。去年畅销又叫好的《斯通纳》认真读了,就如一日无事,顺脚去看了一场很实在的家常电影。中国读者久等久候的《午夜之子》更为认真地看了,让人为一个作家技法的圆熟而感叹。又觉得技法跳出了人物的魂灵,正如离开土地而凌空的光,终是离人的意义远了些。还看了一些别的小说,倒不如小说以外的读物给人更多更深的印记。

《荨麻花开》是当散文去读的,一日几篇,三日几章,它既没有放不下的那种令人心颤的阅读引力,也没有放下后也就忘了的阅读了断。读读放放;放而记挂。并不知道那书中有什么牵挂着你,却总是有一种不断丝线的缠绕,雾在内心,驱而不散。也不知道那书中缺了什么,使你渴念又终是没有拿出时间,一气而毕之。不快不慢,不急不慌,读完之后,既无19世纪名作的荡气回肠,也无20世纪为背叛而写作的大唤旗摇。可是,许久过后,书中隐含的那股让人难舍的思念,又仿佛一个人对遥远童年的无尽漫想。回是回不得的,但若强他忘记,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雾含在《荨麻花开》中让人割舍不得的纠缠,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让人拾之有难,丢之更难。就想到,在《荨麻花开》问世的上世纪的30年代,世界文学的翻腾,真的是煮沸的一锅新鲜的大粥。然而,无论马丁松在诗歌上多么的超前并有人类意识,就这部小说而言,仿佛还是封闭。封闭到写些什么,作家的叙述又如何面对那个要写的什么,都与世界和世界文学中涌动的创造与唯有叛逆才为艺术的潮汐,隔着一层且相当无关。“我写我的,世界与我何干;而我的一切,也就是我的全部的文学世界。”——今天,倒是可以从马丁松的小说中读出这种固执的坚定来。可为此,瑞典人又不免感叹,就是诺贝尔文学奖,也“没有提升这位作家的国际声誉”。这是一种清醒,也多少包含着一种意外的无奈。他们把这种“未曾提升”,归缘于马丁松作品的“本土色彩”、“民族化”与“乡土化”。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