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文章 作者

成也客卿、败也客卿——战国乱世中的间谍活动

萧立 2016-01-13 17:41:28

因为历史剧《芈月传》正在霸气连播,笔者前些天曾写过一篇相关的小文,最近看到朋友圈又说起剧中张仪、苏秦的故事,忍不住又有了再续一篇的冲动。这次是想讨论一下客卿制度下的国家安全问题,也聊聊张仪、苏秦他们如何利用客卿制度从事间谍活动。

成也客卿、败也客卿——战国乱世中的间谍活动

成也客卿、败也客卿——战国乱世中的间谍活动

一、乱世之中的客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崩乐坏和周王室的式微,诸侯之间发生了无休止的争霸战争,中国历史遂于此时出现了空前的动荡。这种情形一直延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强势崛起,实施了卓有成效的统一战争之后才告一段落。

客卿制度就是这段乱世的特定产物。不少人认为它只是战国时期独有,但是童书业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客卿的活动。也有学者认为,春秋晚期所谓家臣制度,其实正是客卿制度的前身。至于“楚才晋用”的故事,反映的其实也是客卿制度在春秋时期的实际运行情况。

战国政治家

战国政治家

所谓客卿,顾名思义,其中包含了一个从“客”到“卿”的过程,基本特征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在宗法制度下,宗族血缘之外的人都是客人,但是出于“尊贤尚功”的需要,诸侯乃至国君都被迫任用一些宗亲之外的贤能之士,这便有了客卿制度。

“楚才晋用”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当时楚国和晋国之间人才流动的情况,后来才用来泛指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国语·楚语上》中有一篇《蔡声子论楚材晋用》,说的是楚国排挤贤人,令这些人才外流到了晋国,结果其中不少人成为反间,反戈一击,帮助晋国战胜楚国。按照《国语》的记载,当时更多的是楚国人才外流到了晋国,为晋人所用,因而有着所谓“晋卿不如楚”的说法。由于人才流动频繁,晋楚争霸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情报战都非常精彩。晋国和楚国各自都有对方潜伏的间谍或是叛贼,悄悄地进行情报活动,令晋楚争霸增加了变数,更加凶险。

战国时期,客卿制度发展得更加成熟,招聘和任用都更加的灵活,至于客卿所担任的官职,也变得越来越大。诸如张仪、苏秦这些人,都是身披多国相印的大人物,商鞅、李斯这些人,都是能直接影响国家的大致方针的政坛明星。

二、客卿制度下的暗战

春秋时期的客卿,以出逃和奔命的贵族为主,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没有这种出身上的计较。虽说客卿制度很可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客卿”这个词却是在战国中期才出现,说的正是张仪的故事。据《战国策·秦策一》:“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当时,为了改变秦国所处战略环境,寒泉子建议秦惠王重用张仪,得到了秦惠王的认可。

成也客卿、败也客卿——战国乱世中的间谍活动

张仪(《芈月传》剧照)

客卿这个词,从史籍中看出,只是到了张仪这个时候才出现,但张仪一定不是秦国最早的客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穆公、孝公、惠王、昭王都曾一以贯之地广纳宾客、重用贤才,可见秦国一直有着吸纳“客卿”的传统。也正是因为重视吸纳各地人才,秦国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当然,客卿制度之下,可以吸纳人才,招来治国精英,也可能招来别有用心的间谍。比如苏秦、张仪这些人,其实都曾利用客卿制度掩护,担任过超级间谍。他们在隐秘的情报战线的活动,都非常精彩。笔者曾对二人间谍生涯作过勾画(详见《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中华书局,2005年6月版),限于篇幅,这里只作简单介绍。

张仪,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人。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后来长期为秦国的崛起奔走,也曾多次亲自担负行间重任,长期从事游说离间诸侯的活动。张仪在受到一番毒打之后,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舌头还在没在,一直将嘴皮子视为自己营生的最大资本。张仪自以为对魏国的情况了解多一些——他在这里出生和长大,便将他行间和建功第一站选定在这里,靠出卖自己的祖国来实现个人的价值,所作所为令人唏嘘。张仪极力倡导连横之事,努力瓦解齐楚同盟,帮助秦国实现各个击破的战略。当然,张仪的这一段辛苦和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后来他在秦国受到迫害,甚至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只好逃回魏国。回到故土后,他意外地又受重用,再被任命为魏相,侥幸在故土度完残年。

苏秦

苏秦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受封“武安君”。苏秦早年却郁郁不能得志,以至于“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史记·苏秦列传》)。后来,他得到周书《阴符》,发愤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坚毅和决心非同一般。同张仪一样,《史记》中的苏秦也是一个身佩多国相印、周游列国的大纵横家,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传奇人物。但是,相关苏秦的真实历史,实则是依靠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的出土文献才算真正搞清楚。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纵横家书”,其中有一些保存了苏秦真实言行的书信,顿时澄清了关于苏秦及其有关历史的诸多根本性错误。根据这些出土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苏秦本是燕国派出的间谍,一直在帮助燕昭王从事着颠覆齐国的活动。苏秦亲为间谍,而且积16年之努力,使强大的齐国轰然瓦解,其行间之艰辛,性格之坚韧,成果之卓著,为世间罕见。

孙子曾说:“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张仪、苏秦均称“上智”,其“间道”也都能超人一等。二人的间谍活动对战国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均属传奇人物,所以被司马迁称为“权变之士”和“倾危之士”。

三、客卿制度与国家安危

张仪、苏秦在战国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来史家所共识:苏秦颠覆了齐国,而张仪则成就了秦国。齐、秦两个超级大国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同的结局,与苏、张二人在隐秘战线的行事、卓有成效的情报活动也有颇为紧密的关系。二人在政坛翻云覆雨的运作之后,也一举使得纵横家这个学派为世人所刮目相看。

其实,当时的客卿制度下,不只是苏秦、张仪在从事间谍活动,诸如范睢、公孙衍等人,都曾有过丰富的行间经历。客卿制度能够成就一个国家,也可能会因为提供潜伏良机而对国家安全产生致命性影响。当然,如果事情败露,受到告发,这些客卿也会有处境之危和性命之忧。

商鞅

商鞅

在客卿制度下,纵横家因为擅长国际战略的分析,擅长纵横裨阖之术,而显得特别活跃。列国纷争的局面之下,人才流动因为“客卿制度”的存在而变得天经地义。纵横家们正是以这种通行的“客卿制度”为依托,公开出使,悄悄行间,集外交家与间谍于一身。他们的活动并不隐秘,身份甚至往往公开化。在“客卿制度”的照顾下,他们在一国或多国谋取官职甚至占据要位,从而可以借助掩护身份大行间谍活动,既做成了国际问题专家,又充当了超级间谍。

如前所述,秦国尤其具有吸纳“客卿”的传统,也因此而能够在隐秘的情报战线胜人一筹。秦国迅速地由争霸而成就统一大业,广纳宾客、重用贤才,成功招徕张仪等战略人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李斯的总结,秦国既有“富利之实”,又有“强大之名”,“皆以客之功”,对客卿的作用有着充分肯定。

李斯

李斯

与秦国相比,齐国则是教训最为深刻者。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便是第一个霸主。进入战国后,它依然是实力雄厚的大国,几与秦匹敌。然而由于燕昭王的成功运作和战略间谍苏秦的苦心经营,最后导致齐国错误地改变战略方向,引来乐毅的联军伐齐。齐国从此衰亡,并且再也不能获得翻身的机会,各国之间合纵连横的态势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从而也在无形之中为秦国最后一统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齐国的最大教训就是反间工作没做好。苏秦以一名战略间谍的身份,潜在齐王身边,对齐国的战略方针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致使齐国被小利小惠所套牢,并在国际关系中变主动为被动,直至最后被联军攻陷。

七零后,历史学博士,近些年主要从事国学和历史研究。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文字著述约百万,著作多种。座右铭:天道酬勤。
七零后,历史学博士,近些年主要从事国学和历史研究。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文字著述约百万,著作多种。座右铭:天道酬勤。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