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文章 作者

在猪的世界中读懂《慈悲》——“泛伦理主义”能走多远?

唐山 2016-01-15 17:27:57

如果不是读了路内的这本《慈悲》,恐怕心中仍会时时泛起疑问:为什么在我们的传统文明中,对道德寄予这么高的期望。

李泽厚先生曾把中国古代文明称为“泛伦理主义”,即用道德来解释一切——生活挫折了,因为坏人战胜了好人;时代幽暗了,因为小人遮蔽了君子;天下崩溃了,是因为佞臣打败了忠臣……总之,再复杂的现象,都能简化为善与恶。

但,道德真的可以作为终极尺度吗?

张灏先生曾将这种思维习惯斥为缺乏幽暗意识,当一代代哲人站在群峰之上指点江山时,他们忘了:人性中既有大善,也有大恶,那些曾建造出人间天堂的人,其实一样可以制造出人间地狱,而忽略了内心中的幽暗,我们就会一次次在天堂梦的蛊惑下,去重复罪恶。

张灏对士大夫的“淑世精神”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入,但他忽略了:读书人未必是承继传统的主体,如果没有无数代人民执着地在坚守着“好人梦”,所谓“泛伦理主义”,也只是空中楼阁,根本传不下去。

路内:《慈悲》

路内:《慈悲》

为什么我们这么渴望“好人”?从路内的《慈悲》中,颇可见端倪:

大饥荒中,小说主角水生的父母带着他和弟弟逃难,为了不一起被饿死,父母各带一个孩子,分手于歧路。母亲带着水生来到城里,却不幸死亡,叔叔收养了水生。

成年的水生进了化工厂——因生产苯酚和骨胶,这里臭得惊人,三分之一的工人退休不久便患癌死掉。在师傅呵护下,水生站稳了脚跟。化工厂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僵死、改革开放初的勃兴、股份制改造后的衰败。虽然每次都是翻天覆地,但基本运转规则却依然如故——掌控资源的人,天空总是更高,而对于芸芸众生,有尊严的活着,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时代肆意地涂改着水生们的命运,他们太微不足道,原以为靠技术、靠体力、靠实诚就能赢得做人的尊严,可事实是,不论怎样挣扎,他们永远是玩物,是大人物摆弄来摆弄去的棋子。

水生的师傅一生助人无数,到后来,却不得不长跪在办公室门口,只有患了骨癌,他才意识到:自己才是最需要帮助的可怜虫。相比于师傅,水生更有韧性,多少挫折,他都忍了下来。但笑到最后的依然是坏人,水生们只能咬住牙不哭出声来。

好在,晚年的水生终于发了一点财,领养来的女儿也上了大学。但,对水生来说,这又有什么用呢?人生最好的岁月已经过去,在给妻子骨灰盒下葬的路上,他意外地遇到了当年失散的弟弟,他竟然在大饥荒中活了下来,却连父亲被饿死的地方都想不起来了。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人曾经活过,但他们又从没像人那样活过,从没有完整地品味过一个人理应品味到的那些东西。

弟弟也是挣扎地挺过了这一辈子,晚年当上了假和尚,可庙是假的,佛却是真的,在假戏真做中,水生的弟弟大彻大悟:面对尘世,唯有慈悲。

对于永远无法挣脱命运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慈悲更可贵?对于那些无法沐浴在自由的阳光中的人们,还有什么比慈悲更能抚慰心灵?没有慈悲,你将溺毙在那如潮的苦难中。

不是水生们天生驽钝,不是他们缺乏精神的高度,而是天空太低矮,除了内心的道德,他们还能向什么吁告和哀求?他们还能依靠什么?在猪的世界中,你只能努力去做一头猪。对猪来说,信仰是不必要的,天空也是不必要的,善良已是最遥远的彼岸。

显然,《慈悲》写的绝不仅仅是一家工厂,而是隐喻了一个时代,乃至一种文明的结构方式。在这个文明中,人很少被看成是不可动摇的、最根本的因素,只有得了利益的群体为了永远得利,或者那些没得到利益的群体为了颠覆秩序,他们才不约而同地把人搬出来做借口,我们始终缺乏一种悲悯,始终不肯站在人本身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一百个人的逝去,不是一乘以一百那么简单,因为每个一都不同,是水生+师傅+玉生+水生的弟弟……一直加下去,加到一百。一个人的死去,就是一个世界的熄灭,就是他全部的情感、爱、记忆、理想与惦念的幻灭,可问题是,当几万人、几十万人的生命都被轻易地抹去时,那么,连一百都成了小数字,一又算个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或者,每个在路上混丢了梦的人,每个被迫忘掉曾经自己的人,都该来看看这本小说。至于为什么,你懂的。

书评人,作品散见《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南风窗》《南都周刊》等。
书评人,作品散见《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南风窗》《南都周刊》等。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