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文章 作者

在西方的日常生活中,经历着怎样的冷暴力?

孔锐才 2016-04-26 14:32:07

在西方 的日常生活中,经历着怎样的冷暴力?

新西兰

在发达国家和发达社会中生存真的每天都风和日丽、岁月静好吗?很多人标榜发达国家和西方人如何闲适、文明、友好和好客,甚至有人吹嘘在国外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歧视。但所有的这些盲目吹捧只是对日常生活冷暴力的忽略和麻木而已。在西方,因为贫富、种族、语言等因素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是处处皆是的。

以下是我周末在新西兰著名旅游小镇Rotorua度假中看到的一些冷暴力。Rotorua是一个闻名的旅游小镇,其旅游观光业(酒店、旅馆、邮轮等等)主要是中国游客支撑起来。但非常奇怪的是,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消费场所居然没有安排什么独特的中文服务。于是,语言不通以及随之而来的暴力是极为平常的。

在西方 的日常生活中,经历着怎样的冷暴力?

新西兰著名旅游小镇Rotorua

在当地一个最大的超市结账时,队伍前面是两个中国来的妇女游客,柜台的收银员是一个白人女性。服务员笑脸欢迎每一个白人和当地人,友好地问候和道谢。但当两个中国妇女结账时,服务员的脸色黑了下来。她没有任何的问候和道谢,冷漠地将所有的商品扫描了一次。大概是因为中国妇女独特的打扮和行为习惯,她们一出现就非常突出。服务员知道中国妇女不会英文,用手指点了点屏幕上的总价,然后眼睛望向别处。中国的游客可能第一次来,也不熟悉新西兰的钞票。但发现钱不够,用中文自然自语地说“可以退一点货吗?”女服务员说:“请说英语。”我正要帮忙,但另外一个妇女发现银包中有零钱。她拿到各国国家的货币,用中文问道:“可以刷银联卡吗?”女服务员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终于,另外一个妇女掏到了一张钞票,是一张澳币。女服务员极度不耐烦:“这是新西兰!”那个妇女连忙说,yes,yes。她终于找到了新西兰币,结账后垂头丧气地逃离。接着,那个服务员带着笑脸欢迎下一个当地人顾客。我身边一个当地朋友感叹:真是无比粗鲁!

新西兰货币

新西兰货币

不少人刚到外国,语言不通的时候期待一个旁边的华人面孔可以帮助自己。但有时候,土生土长的华人面孔比超市的女服务员更加恶劣和鄙夷。他们大多否定自己有华人文化,企图与白人看齐,以一种难以理解的优越感拉开和中国新来的新移民和游客的距离。我认识一些本土长大的华人,他们喜欢称自己是“香蕉人”,虽然有的是十来岁才来新西兰。但即使是“香蕉人”的说法也难以掩盖他们内心的某种自卑、失落和优越夹杂的复杂感情。在白人的眼中,他们的脸孔和新移民和游客没有太多区别,他们就是中国人。但在他们的内心中,却期待有一颗白色的心,甚至白色的面孔。当他们回家之后,面对的却是说中国话的父母。所谓的“白色的心”只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期待。在我们附近的一个游客咨询办公室是一个1.5代的中国移民。他会说中文,但他只说英文。每天,他面对的顾客更多是说中文的游客,但无论游客如何不理解他,无论他如何能够理解游客的中文,他也绝对不说中文。

新西兰礼仪

新西兰礼仪

在超市结账后,我看到一个超市的棕色人种员工逮住了一个偷盗的岛民妇女。也许是因为饥饿,她在包里塞了一包饼干。不久,三个白人警察来了。瘦弱的妇女哆嗦着坐在一边,绝望而无助。棕色人工的超市员工绘声绘色地告诉白人警察他整个过程,似乎要得到什么奖赏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饥饿的妇女面对着整个超市顾客的目光,和三个高大的警察,如同一个公众凌迟的囚犯。

当我看到这些当地警察时,我想到最近在奥克兰华人频繁遇袭的事件。很多华人(女生、男生、老人)在光天化日的大街和公园被当地青年殴打和抢劫。但警察到来后,形式性地下了口供,却说无能为力,因为每周都有十多起这样的案例,而且即使抓到凶手也不能怎样。有些受害者告诉警察自己被抢劫的银行卡等被消费的信息、地点之类,也没有什么下文。我想,为什么会有三个警察去面对一个偷了一包饼干的女人,却没有什么警力对残忍的暴力有所作为?

新西兰毛利人种

新西兰毛利人种

那两个中国妇女因为不会说英文,因为穿着打扮和别人不同,因为长着亚洲的面孔而被歧视。事实上在机场边境,往往亚洲面孔和棕色面孔都会被叫停检查包裹,而白人几乎都不用抽检就可以通过。这些因为肤色、语言、种族的隐形暴力是无处不在的。当然,更隐藏的暴力还有在人员录用、提升等。这种暴力是会潜移默化,让人默认了暴力的合理性。虽然新西兰是一个殖民国家,但我听到身边很多华人会默认新西兰本来或者应该属于白人而不是毛利人。生活中,很多当地的华人看到白人远远就打招呼,看到棕色人和自己的同胞就会远远避开。金钱、资本和肤色带来的暴力构成了我们的日常。

孔锐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评论者、译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批评理论、艺术、神学等。在《读书》等中外刊物发表文章多篇。译有《导读利奥塔》《导读德曼》(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2015)
孔锐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评论者、译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批评理论、艺术、神学等。在《读书》等中外刊物发表文章多篇。译有《导读利奥塔》《导读德曼》(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2015)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