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文章 作者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杨红军 2016-05-03 09:55:52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格头村是保护区内的一个传统苗族村寨,寨子里居住着150户人家,登记在册的590人中的很多年轻人都常年在外打工。村里老人讲,400多年前,祖先们意外发现此地水草丰美,秃杉参天,便迁居于此,过起了桃花源般的生活。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先有秃杉林再有格头村

车子沿着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公路一路开进深山里,到了格头村的村口边停了下来,再往里走便是山村小路了。村子很好辨认,一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秃杉树伫立在村口,像是一座活牌坊,告诉陌生人前方便是格头村了。距离这棵被村民们成为“树王”的秃杉树不远,一块名为“秃杉保护碑”的石碑立在靠近山坡的地方,碑文清晰可辨:

“秃杉苗名叫豆机欧,相传我们祖先迁来时,直接以千年秃杉下弯枝桠为梁搭屋居住,于是我们格头村(苗名甘丢,意为下弯的枝桠)由此得名。秃杉保佑我们祖祖辈辈平安吉祥,是保佑我们格头人生存的神树,保护秃杉遗有古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砍伐,破坏我村范围内的秃杉。”

看完碑文,来客大概也算了解了格头村与秃杉之间的历史渊源。至于详细的来龙去脉,还是得由那些此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来细细讲述的。今年70岁的杨通渠便是其中之一。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杨通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木匠,早年以走村串户打造家居为生,后来年岁大了,便到附近的县城工地上造木房子。说起格头村与秃杉之间的关系,杨通渠这个原本有些寡言的人也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的祖先早年间在附近的山地以打猎为生。有一天,他们发现追赶猎物回来的猎狗浑身湿透了,身上还挂着不少的浮萍。祖先们据此推断不远处的山间一定有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于是便跟着猎狗来到了此地。看到这里优越的生存环境后,祖先们便决定迁居于此了。初来此地,祖先们发现这里有成片的秃杉林,于是便用千年秃杉下弯枝桠为梁搭屋居住。

后来,有一位老人说自己梦到了一个人自称是秃杉之母,她希望村民们在利用秃杉建房生息繁衍的同时也能保护秃杉。这个故事很快便在村民建传开了,他们认为秃杉是有灵性的保护神,便不再砍伐秃杉,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一项被村民默认是村规。”

巡山护林唱古歌

走在格头村周围山坡的水泥小路上,跟随者杨通渠老人巡山应该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一路上,杨通渠不仅讲述着有关秃杉的各种传说典故,而且还能听到他演唱的有关祖辈迁居历史的古歌。

杨通渠说,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唱这些歌曲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如果遇到感兴趣的村民,他还是很愿意去教他们的,毕竟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到了他这里就断了。

原来村子周围山上的小路是村民们一年年踩出来的,都是坑坑洼洼的山路。为了更好的保护秃杉林,也为了开发旅游,去年政府出钱把十多里的山路都用水泥硬化了。

当被问起目前附近山林里秃杉树的数量时,杨通渠说,附近山里的秃杉有两千多株,都是野生的原始林地。这些秃杉都是禁止砍伐的,前些年这样的禁令是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在之行,违反了就会受到村里人的惩罚。到了现在,这样的禁伐令已经是法规条文了,一旦砍了秃杉,那是要吃官司的。

枯木造桥每年祭桥

就地取材原本就是祖先来到此地的一个重要原因,秃杉不能砍了,村民们就只能砍伐一些其他的树木来造房架桥了。可即便如此,村民们每次砍伐树木都要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报批手续,不是谁想砍就能砍的。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当被问到如何处理山上枯死的秃杉时,杨通渠介绍说,早年间,有枯死的秃杉了,村里人就砍下来架桥,至于其他用途是万万不可的。指着那山间一座座用秃杉原木稍加工后架起来的简易木桥,杨通渠说:“这些就是用秃杉木做的,虽然架了桥,村民们还是要在每年农历二月二的时候来祭桥,祈求神灵的护佑。”

随着水泥路的铺设,那一座座架在山间的木桥已经渐渐失去了它们的实用价值,一层层苔藓开始慢慢爬了上去,远远望去,宛若一根根绿意盎然的树木,生机勃勃。这或许就是秃杉的一种选择,一种回归。为了村民的需要而躺了下来,干枯了若干年;当村民不再需要的时候,它们又一席绿衫披身,重新消失在山林中。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山林护佑下的怡然自乐

山路走到一半,杨通渠指着路边的一块水田,说:“这块水田就是我家的,在这附近,还有其他的几块。”

杨通渠一家原本有四口人,大姑年前些年嫁到了其他村寨,儿子年龄还小,学校毕业后就到了城里打工。除了到西江打工,杨通渠还在村里种了近五亩的水田,水田里也会放上一些鱼苗,每年收上来水稻和鱼基本上也是自家食用。

说起自己的手艺活儿,杨通渠说,他从20岁就开始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木匠活儿,以给村民打造家具为主。原来的活儿都是手工做出来的,现在有了电刨子等工具,做起活儿来轻松不少。年轻时,他经常是一个人走村串乡,揽些打造家具的伙计。后来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索性就加入了村里人组建的包工队,跟着大伙儿一起在附近的县城里造房子。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村里150户人家的情况与杨通渠家的情况大同小异,有人外出打工,有人在村里守着几亩水田劳作,每年到了采茶的季节,村民们还要忙碌几天。就这样,大家的日子也算过得和乐。每逢过年过节,不管外出打工的还是下田劳作的都会聚在村子里的用石子修起来的小广场上,吹起芦笙,跳起舞蹈,感恩生活的平顺,感恩祖先与秃杉的护佑。

秃杉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怒江州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茫茫林海中,此外也只有中国的湖北、贵州二省的少数地方及缅甸北部略有分布。其中格斗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始秃杉林的分布区。

先有秃杉林 再有格头村

早年间,秃杉林的消失主要是由于烧荒等原因引发的森林大火或者战乱造成的,“秃杉王”便是后者的一个最后见证者。据村里老人们说,村里的大粮仓依树王而间,为的是遮风避雨。可是这也给它招来了几乎惨遭焚毁的厄运。清末时代动乱,一帮土匪闯进了村子里来,一把火把村口的粮仓给点找了,树王自然也不能幸免。万幸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村民们发现树王又开始吐露新枝桠了。至于它的确切树已无法考证,“树芯部分已经出现了枯朽,年轮无法计数”。

除了政府和村民的保护外,目前园林专家已经掌握了秃杉的人工培育技术,每年格斗村的村民也会在附近的山林里人工种植一些树苗,以弥补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秃杉植株的减少。

媒体从业人员。有计划地读书,无目的地旅行,挖一部少一部的老电影。
媒体从业人员。有计划地读书,无目的地旅行,挖一部少一部的老电影。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