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文章 作者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仪式抵抗 2016-05-22 12:06:06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一、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大的自制核微粒避难所——诺亚方舟2。

1985年,Bruce Beach开始在加拿大的Horning’s Mills村庄建造“诺亚方舟2”。它是由42辆废弃校车组成,深埋在地下。当灾难来临时,它可以为1,000人提供庇护。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未来人们会因核战的爆发而濒临灭绝,只有那些‘被选择’的人才将幸免。这是《圣经》中的一处引文。每20年,我都在想,我艹,未来一定会是这样。先是古巴导弹危机,紧接着就是80年代冷战,20年后进入千禧年。建造“诺亚方舟2”正是因为我看到了,也相信很多事情都终将发生,或许这一切离我们也并不太远。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方舟与潜水艇有点像,只是不会潜在水中,而是深埋在地下。因为如果是潜水艇,里面的人们如果生了争执,你不可能打开门一走了之,你不得不在内部解决,所以这样的话就太不民主了。现实社会是建筑在贪婪之上的,所以我必须设计出一个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人们自己选出在他们身边最出色的人,方可以进入方舟之中,我是一个社会发明者。

我们把这个选择机制,像在医院中那样,叫做‘分流’。如果500个股票经纪人都来到方舟,我们会选择其中的50个墨西哥移民,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好好利用土地。

我从未想象过诺亚方舟,它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许多帮助过我的人都已经死了,但是陆续又有新人来到这里待上5年甚至10年。我们需要重建人类社会,但是我们只有等到现在的社会没有了才能开启下一个。”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哈米吉多顿”是指在以色列北部的Megiddo古镇的一座小山。

据《新约·启示录》中所述,是世界末日之时善恶对决的最终战场。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如何组织并管理好方舟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1.门禁

人们虽然可以免费进入方舟,但是门禁政策却非常森严。新来人员必须在那些“可以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来之前将全身上下冲洗干净、消毒。而在进入1000人以后,有人要进来,那么就一定要有人出去。

2.哭泣屋

男女分隔在不同区域,小孩儿与家长们也会隔离开。为孩子们专门设置的“哭泣屋”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住悲伤情绪以防大范围蔓延,从而保持一种刚性的社会秩序。

3.难民室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方舟给那些不能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的人提供了一个难民室。在这里人们可以得到一份食物和一张地图,Bruce提到,“虽然不能保证你一定就会活下来,但是如果你不在庇护之下,你就一定会死。”

4.物流中心

把人们封闭在方舟之内还有个好处就在于可以驱使人们到物流中心去做些有用的事情。储备种子、蚯蚓还有学习耕作方法,以及所有人们需要将其恢复到实际生活当中的事情。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二、其他可供藏身的好地方

核战来临时我们该藏在哪里

1.防空洞

超大的垃圾箱被用作重要的加固设施,将避难所围得严严实实。二战期间的英国修筑的地下防空洞设置有专门的值班人员随时监察空袭情况。这些人勇敢无畏、短小精悍,有着极高的警觉性。

2.WINKELTURM

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设计并建造,用来容纳村民和工人们的避难所,可以直接抵挡得住高空投射下来的高爆炸弹。只是有一点,这个钟一样形状的避难所不隔音。当时为了试验,把山羊锁在里面,结果山羊聋了。

3.SONNENBURG隧道

在瑞士有一条高速公路隧道,也可以为2万个瑞士人作辐射避难所使用。但是,这个避难所从未被使用过,在一次演习中,光是关闭它那四个足有350吨级重的防爆门就足足花了24个小时,再加上摆2万张床的时间那就更久了。

4.“地下之城”

当时有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口号,“深挖洞,广积粮,全军做好冲进苏联的准备!”1969年,毛泽东动员了30万北京群众抵制苏联核威胁,群众们挖了10多年,造出了2万多个大大小小的防空洞,里面篮球场、剧院、蘑菇园等设施一应俱全。

5.BUNKERI

1967年第一个BUNKERI原型在阿尔巴尼亚建成,当时的总统为了测试它的坚固性,将首席工程师锁在里面,然后用坦克发射炮弹。(真是舍不得媳妇套不着狼啊)还好,工程师没死。现在,在阿尔巴尼亚有70万个BUNKERI,平均每24平方公里设置一个。

6.审判日公寓

如果你幸免于审判日,却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勉强艰难度日,那么活下来真得有意义吗?美国地产开发商Larry Hall跟三个有钱的投资人合伙将堪萨斯的一个核导弹发射井改造成了一个耗资7百万,墙壁全部用2.7米厚的混凝土打造而成的奢侈地下公寓,以安慰灾难过后的心灵创伤。

不端不装,这里只讲述小众的故事。
不端不装,这里只讲述小众的故事。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