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通讯:广东汕头英歌舞从远古走向现代广场

2016-10-23 13:00:18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汕头10月23日电 题:广东汕头英歌舞从远古走向现代广场

中新社记者 李怡青

每当华灯初上时,汕头潮阳后溪文化广场便会响起锣鼓声,几十名青年男子手执双槌起舞,随着强劲节奏,舞着气势磅礴英歌舞。这种独特的英歌舞在潮汕大地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古老的英歌舞走向现代广场。

潮汕英歌舞融汇了戏剧、音乐、舞蹈、南拳等元素,表演阳刚豪放、雄浑粗犷,被誉为“中国汉族最男性的舞蹈”。2006年,汕头潮阳英歌舞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许多民间艺术一样,英歌舞也面临着传承问题。汕头老艺人利用英歌舞参与人数众多,“舞”与“武”相结合对英歌舞的动作进行了改进,创出适合广场表演的新套路,不遗余力地在当地开展后备人才培养,使之走进社区文化发展行列。

汕头潮阳后溪英歌队队长林忠诚说,英歌舞源于古傩舞,至明代吸收北方秧歌逐步演化,以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智取大名府、化妆劫法场救宋江为表演内容。表演分前后棚,前棚36人俗称“三十六天罡”。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头槌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后棚72人,俗称“七十二地煞”,扮成各式杂耍艺人。

画着各式各样脸谱的舞者手执双槌,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对敲起舞,通过“长蛇挺进”等18套阵法,展现梁山泊好汉与官府短兵相接、救义友的英勇行为,展现舞蹈的美感与武术的张力,观者如醉如痴。

当地乡民告诉记者,以前只有游神赛会、节日游行才能目睹到英歌舞“好汉们”的壮志雄风,现在在日常的广场活动中就能欣赏到潮汕民俗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成立青少年英歌队、女子英歌队。

林忠诚说,如今的英歌舞已不仅是活跃在潮汕大地的古老舞蹈,而是走出国门,成为异国他乡潮籍乡亲维系乡情、联结梓谊的桥梁和纽带,受到各地潮人、华人的欢迎。

林忠诚称,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传统民俗日渐式微下,在民众中推广这种潮汕特色的“广场舞”非常重要,“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文化遗产,希望我们子孙能保护好,传承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