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通行证 | 中华邮 | 香港邮 | 企业邮 
赞成观点

“丁克”,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到“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以至裂变为享受人生的“丁克”一族,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的挑战,由单一的家庭模式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传统家庭的反叛“丁克”一族 “丁克”族的形成 “丁克”家庭(DINK) :俗称“无孩家庭”,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是“双收入,无子女”的意思。 “丁克”家庭形成于八十年代后期,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构成是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冷战时期的年青人,他们没有责任心和远大理想,以及时行乐为人生之目的,同居和性生活的混乱,导致形成反传统反潮流反伦理的“性解放”。其结果是个性的解放,人性的张扬,生活的堕落腐化。责任与伦理的双重背叛,使他们在人格上强调绝对独立,在爱情婚姻上以无契约无负担无责任贪图享受为表现,这样无子女家庭的形成,“周末夫妻”的出现,便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丁克”的潇洒与无奈 “丁克”家庭做为一个“舶来品”,从南方沿海城市登陆,首先得到知识界人士的认可与推崇,拥有爱情拥有事业,没有孩子没有负担,便可把更多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工作之余,还拥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听音乐看影碟唱卡拉OK逛商场,真是何乐而不为也?而白领阶层的认可,只是在于“丁克”族潇洒自由的生活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以高消费为基础的,以“丁克”家庭夫妻双方财产和人格的独立为前提,只看重婚姻的实质,而不看重其存在的形式 :“只要曾经拥有,不必天长地久。”孩子的出现,好像夫妻生活出现了一个“第三者”,令人无法忍受,对于子女对于父母都是不公平的,从这一点说“丁克”族并不是不负责任,恰恰是负责任的另一种表现。既然选择了“双人”生活的权力,就放弃了做父母的另一种生活权力,其中的感受也是一言难尽。 中国古老的传统,是养儿防老继承家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不要说不生孩子,就是生个女孩,都是无法接受的,而“丁克族”索性断了老祖宗的“根”,“传宗”他们认为没有这个义务,“养老”他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每月从上千元的收入中拿出一个百分数存入银行做为“养老保险”,便万事大吉了。于是,“丁克族”便心安理得地“丁克”下去。 责任淡化与个性解放。

  据我们调查考证,绝大多数“丁克”族是当年的“计划外人口”,排行多为家中的老三老四,他们亲眼看见父母带儿女的辛劳,家里生活的拮据,对于生儿育女有一种本能的逃避,又由于从小受父母的宠爱,哥哥姐姐的呵护或者歧视,社会经验的欠缺,他们自身生活起居还需要别人照顾,让他们照顾孩子实在免为其难了。 另外,对于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找到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好的工作着实不易,而“白领阶层”多是吃青春饭的,如果为了生儿育女,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的确于心不忍。等攒够了钱或攒足了假,人已疲倦了,再加上年龄与生理的变化,只好忍痛割爱了。有人说 :“没做过母亲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这对“丁克”家庭的女主角,无疑是一种伤害,也是极不公平的。但当事人并不觉得怎样,反倒是一种解脱,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萨特说 :“存在便有存在的理由”,这或许也是“丁克”现象的一种诠释。 褒贬不一的 “丁克族” “DINK”家庭即“无孩家庭”的存在,对限制人口的增长,无疑是件好事,但对整个民族的生存,种族的繁衍却不值得提倡。

  “丁克”族是一种合理但不合情的存在,像长在岩缝的草。然而不管怎样,不生孩子总比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纯“人种”式的生活方式要强的多,至少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用“丁克”族的话说 :“我们更多的是关心自身和现在,不愿意作茧自缚。我们没有给国家庞大的人口大军增添负担。” “丁克”族做为一种超前的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家庭组织结构,应该得到社会的尊敬与理解。对于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他们毕竟往前迈了大大的一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DINK(丁克)家庭目前在城市青年中的比例越来越突出。京、津、沪、穗等大城市估计有60万DINK家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西安旅游商务网)

                         <返回>           <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