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蓝与白的美丽交织

白族人崇拜白色,认为其纯洁、端庄、超脱凡尘,故无论着衣、门楼都善用白,而坐拥蓝天、环抱洱海的地理位置,又让其与蓝色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白族扎染浸染千年时光
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懂得了“染采纹秀”,特别在盛唐时期,扎染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已做帝王贡品之用。染布技艺密不外传,除了喜洲镇及巍山邻近之地外,均不产扎染,而相较于周边坝子,坐落于洱海之畔的周城村,因其扎染技艺和规模最为闻名,鼎盛时期,村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

染采纹秀 古韵遗风

蓝,是一抹墨色的苍山,白,如洱海边皎洁的月色。或文雅、或灵动,既能凝聚大理的宁静与惬意,又能寄托人们如梦如幻的想象。白族人将白色视为吉祥的象征,蓝色色则象征希望、纯朴和真挚,蓝白结合就表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制作时,人们根据自己喜欢的花样纹式,用线将白布缚着, 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纹,再浸入染缸里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浸染到一定程度后,取出晾干,拆去缬结,便出现了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

扎染天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缝扎针脚的松紧细密、浸泡染色的温度时间,任何一处的差异都会让扎染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晕纹,而这正是扎染的独特魅力。随着时间流逝,扎染布的蓝白边界,会越发模糊,而扎染却越发好看,仿佛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展示着一场时间的行为艺术。

板蓝根为原料的民间古法

白族扎染的染料来自苍山上天然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板蓝根。

MORE

棉麻布上绘就斑斓花纹

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将设计好的图案纹样绘制其上。

MORE

针线中的时间艺术

染色时,将白布上画好的花纹部分用针线缝起来,俗称扎花,扎好的布被称为疙瘩布。

MORE

周遭美好跃然布上

扎染取材广泛,苍山彩云、洱海浪花、塔荫蝶影、神话传说、民族风情、花鸟鱼虫……。

MORE

生死不离做扎染

七八十年前,张仕绅的叔叔杨学孔,还是骑着马去剑川卖布的。从周城到剑川的路,蜿蜒在山峦与草莽之间,旧时称茶马古道。浩荡的马帮队伍运送着普洱的茶叶、江南的丝绸、瓷器、周城的扎染,也运送着附庸于其上的文化。

卖布的生意是很危险的,茶马古道路途凶险,遇土匪抢劫、蛇虫猛兽是家常便饭,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属战乱时期,半路被抓去打仗也是有的。同去的一队人,回来少一两个很常见。

对板蓝根的执念

周城扎染依靠父子相承。乡土社会里,血缘关系对业缘有主导作用,同一家族里,大多从事相同的行业。杨学孔的儿子及侄子大多也会染布,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侄儿张仕绅。白族扎染入选国家级非遗之后,他被定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

上世纪50年代,现代交通、物流让扎染布有了新的销路。村里几乎家家开染坊。苍山上的溪水潺潺流下来,染坊人家在门前支起木制大染缸,用活水漂洗扎染布。张仕绅就长在杨学孔等父母叔伯的染坊里,耳濡目染,几乎不用刻意学就会染布。

板蓝根制料方式变成了过往传统手艺的展示。如今周城村里,有20多家染坊,用板蓝根染色的少之又少。

段树坤的染坊是目前村里规模最大的,也是一个展示扎染的旅游景点。他希望能办一个扎染博物馆,目的是把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传统手艺遇困境

如今的周城,扎染的蓝与白,依然在书写着美丽与忧愁的故事:老人们留恋着板蓝根的悠悠药香,年轻的扎染者为了迎合市场女神,对化工染料趋之若鹜,扎染传统技艺及艺术水准,如泥沙俱下。

工人老龄化,年轻人不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原生态的植物受到科学的冲击;缺乏资金支持……是目前白族扎染面临的三大难题。其中,最难解的便是越发年迈的扎染工人。“没有好的扎花工人,做精品、做品牌等于空谈。!”

讲故事 重创新

令周城人高兴的是,外界对这项传统工艺越发多的关注和认可,他们认为有必要将这项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荣誉是表面的喧哗,扎染在倒退是事实。白族人要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修复传统记忆。”但是对于如何修复,还待多重发力。

古韵缱绻千古情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围绕其中的便是古朴美丽的自然村——周城

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赶马驮货走夷方,踏着茶马古道,运送着来自普洱的茶叶、江南的丝绸、瓷器和周城的扎染。而今,赶马驮货虽早已成老人们摆古的话题,但经商和从事手工艺品加工仍是周城人未变的传统。

一座城 一段锦

成都,这座历经了3000年悠悠岁月的古都,曾将最美的风韵都凝结在了一个“锦”字里……

“小妞、小妞你快来,手拿风车舞起来,小风车嘎嘎响,小妞、小妞你快长……”

老北京风车:转轮送吉祥

乾隆御笔,京城之最

乾隆微服私访回京途中路过前门大街腹中饥饿,唯一店仍掌灯营业,故赐名“都一处”。

扎燕风筝是北京风筝流派之一,属曹氏风筝一脉。相传,曹雪芹扎的风筝造型独特,飞得很高,逐渐被人们称“曹氏风筝”

费保龄:一生挚爱风筝

百年老字号,中华第一吃

来北京有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足以看出烤鸭在京城美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