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最新消息:

少林寺(图源网络)

被举报“私生活混乱”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僧人这个身份,就决定了世俗社会将会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会对你有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考量。在这个意义上,释永信并非毫无瑕疵。

这不是个体的错。但更深的悲哀是,如果千年古寺都不值得信赖了,如果僧人都唯利是图、纵情声色了,如果宗教都成了一门生意了,如果佛法和真理都被时代绑架了,犬儒和虚无泛滥的当下,精神何处寄存?

真实的释永信:史上争议最大的方丈

1981年,永信法师进少林。进了山门就看见方丈室。当中的几间大殿,都在1928年毁了,七十多年都没能重新修起来。寺里还有来得更早的人,说那时候进少林寺不走山门,四周都是一人高的荒草,拨开荒草就进寺。那片断壁残垣和三十年后各国政要到访的巍峨庄严的其实是同一座寺院。大名鼎鼎的少林寺,也曾有过“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悲苦。

永信法师来的时候全寺上下九僧,加杂役一共十来人。口粮自己种,所以少林僧人主要得会农活。后山几十亩寺田,永信在那里种庄稼;寺里两口旱厕,永信往后山挑粪。吃饭活人第一位。直到90年代,少林寺都还面临着存亡危机。经历那个年代的永信法师,危机感重。

现在的少林寺,大雄宝殿和天王殿都重建了。殿宇巍峨,游客成群,一派中兴气象。这些都是永信法师的成就。但跟他谈,他只归功于宗教落实,寺院碰上了好时代云云。寺院先立足,才能立佛法,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道理。可能经历过绝境的僧人才有这样的感慨。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图源网络)

永信法师常算账。不仅要算僧人养老的小账,还得算少林寺千年以来香火延续的大帐。光会算账这一点,他就不太像高僧。想象中的高僧都是高深莫测的,都是不食烟火的,都是形而上而不是形而下的,都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他不会坐下来,跟你絮絮叨叨聊上半天经济;他会拒绝使用任何现代电子产品;他不会为任何柴米油盐的琐事费心;他会将俗世中的帝王冷落一旁而跟一个乞丐相谈甚欢……但这毕竟是想象,那是禅师而不是方丈。方丈,首先是个寺庙的CEO,如果条件具备,再成为一个高僧大德。而我们的时代有没有这样的氛围和土壤呢?

方丈其实就是跟游人合影的铜像,也是禅堂里让有修为的僧人坐禅的蒲团,还有点像被舆论围攻的足球教练穆里尼奥。他的名声越响亮,少林其他僧人越不会被打扰。围绕着少林寺西院方丈寝室的话语喧嚣和东院禅堂里的静谧是有因果的,那是一种平衡。永信法师说他这代僧人是铺路石,为后人奠基。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钱、性、功夫

20多年前,美国人马修·波利曾通过中间人向现任少林方丈释永信献上红包,成为其弟子。他在少林寺待了两年,不仅见识了轻功、铁裆功,还学会了划拳陪酒,见证了1990年代初期少林名利场的热闹。

1992年的少林正处于极度凋敝之后的疯狂复兴之中,到处混杂着金钱、欲望与暴力的味道。通往少林寺大门的道路上,轿车、旅游大巴、驴车挤在一起。几十家小饭馆密密麻麻地排在路两边,都是些危房,到处是水泥裂缝和灰泥碎渣。在马修看来,这里是廉价的迪士尼乐园,功夫只是卖点和噱头:冒充毛泽东专机的拉货飞机,伪装成千年木乃伊的死猴子,还有六七家名字雷同、真假难辨的功夫学校。

马修的学费大都被领导收入囊中。和尚们很穷,睡在稻草铺成的大通铺上,经常要饿着肚子练功。他们追看《北京人在纽约》,幻想有朝一日移民国外。他们趁着出国演出兜售一些与武术有关的小玩意儿攒钱办护照,还有的借机“叛逃”,滞留国外。

后来,马修发现少林寺一直都是商业化的,并给予理解,“和尚也是要吃饭的”。当谈及关于释永信的诸多争议时,他说:“在与当地政府的博弈中,释永信为少林寺争取了更多的利益,让和尚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很开心。他非常成功。”

美国人马修·波利撰写的《少林很忙》(图源网络)

尽管与想象的差距甚大,但马修还是被少林的功夫征服了。“轻功十分了得,能克服重力的影响在墙上走上五六步,像个蜘蛛侠。”他心甘情愿地掏出了一张张美元。

少林寺里高手出没。武术中心的门房就是位退隐的武林前辈。他的绝学是铁砂掌,能一手把巴掌大的鹅卵石劈成两半。他日复一日地练习,以至于右手比左手大出一半来。他还要把手放进中药罐里长泡。

在各种硬功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铁裆功。在一次武术表演上,一位董姓和尚双腿张开,撅着屁股等人去踢他的裆部。另一个和尚向后一退,啪地一声踢向他的腹股沟处。他纹丝不动。

2003年,当马修再次从美国来到少林寺,发现除了寺庙,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当年的那些和尚也大都风流云散,在世界各地开起了武馆。他的师傅释永信则不出意料升座为方丈。这一次,他没有见到释永信,因为方丈在北京。

层出不穷的假和尚:光头是假的,生意是真的

“他虽然14岁出家,但有妻子名林银香,爱吃牛肉不爱吃菜,出门专车路虎揽胜,或者奥迪A8,出入五星级宾馆,冬虫夏草泡茶……”针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举报在网上持续流传之外,浙江温州一位佛教界的达人也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准儿媳妇。

在官方下文确认其并无僧人身份之后,这位佛教界达人不得不辞去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官方职务。然而,他还继续担任着两个寺的住持。

“他结婚生子,这么多年一直维持着婚姻。”苍南县佛教协会一位熟知释智通的僧侣说。这在温州佛教界几乎人人皆知。但一直罕有人公开站出来揭露真相,“真僧人都不想跟他多接触,也不愿多惹烦恼。”

而形形色色的“假和尚”,远不止他一个。

“我虽然不是僧人,但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做早晚功课。” (南方周末 贺溟/图)

寺庙的收入,主要由信众捐助和佛事收入构成,小庙的捐助不多,但光佛事收入,就颇为不菲。佛事分大众佛事和个人佛事。大众佛事由四方信众参加,每期固定7天,农历一月是拜万佛,二月观音圣诞,三月拜济公,五月拜十方,六月再拜观音,七月拜地藏王,还有兰盆会,九月又拜观音,十月拜梁皇,十一月拜阿弥陀佛,十二月拜释迦牟尼。每月还都加上一场吉祥法会。

每场的大众佛事,参加香客众多,参加的人都要交钱,分为大牌位和小牌位,大牌位每位收取1280至3000元不等,小牌位收取二三十元。以拜梁皇为例,此法会须连做三年,一年收取一次费用。光一次拜梁皇,收费就可达二三十万元。而第三年的末次法会,收费更可高达四十万元以上。

个人委托的佛事,一场佛事也是固定7天,收费最少8800元。这还不包括供天、焰口以及招待费用。“每年的乐助款,每位信众多则几万少则数百,也是笔不小的收入。”虽然按照规定,寺庙收入应设立会计出纳制度进行监管,但多位僧人表示,在很多地方,这套财务制度始终未能建立,名存实亡。

“假和尚”们把持乡间的寺庙,业已成了佛教界高僧大德们痛心疾首的一个痼疾。“这就是末法时代,一些人打着佛教的旗号,吃着佛教的饭,在做破坏佛教的事情。”光泉大和尚说。甚至智通对此都表示十分鄙视。虽然承认自己并非僧人,但他表示自己每天佛教的早晚功课都有做。“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坚持”。

宗教在当代地位尴尬的缩影:我们为什么关注释永信?

我们依然不知道所有真相,我们不要做考据癖,某种程度上这个真相并不重要。它只关乎断头刀会不会落下,只关乎看客有没有机会在一片精神世界的瓦砾上欢呼。

当世或许并无高僧。在历史原因的长久中断之后,中国大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重拾所谓唯心主义的宗教。短短三十年,宗教的个体和寺庙的个体,都需要密集面临生存的困境和利益的刺激。若是寺庙不在,谈何弘法?若是生存艰难,谈何实现?所以,这一切和俗世的进程并无二致,和物质至上及以财富论成功的社会氛围也并无二致。

泉州南少林讲究佛、禅、武三位一体,这是一名武僧在屋檐上禅修(新华网 魏培全)

释永信更像少林集团CEO而不像一个方丈。宗教曾经的式微,少林所受的磨难,在释永信身上集中甚至有些报复性地体现了出来——他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小农意识的俗人。

这一切断非释永信一人能够承担。这个人因为各种缘分坐进了以智慧著称的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方丈室,并再三引发了舆论的风暴。与其说是少林寺择人不慎,不如说是他恰恰是时代的最佳选择。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宗教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寄托。但在一个单调的社会里,因为我们的犬儒和虚无,宗教不得不背上了过于沉重的使命。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幻灭。那是一种造神化的脱离了历史语境的幻灭。

泉大和尚:末法时代,佛教如何发展?

末法时代,佛法衰退,邪门外道就会多起来。现在很多外道,打的都是佛教的名义。他们就是打着佛教的旗号,吃着佛教的饭,在做破坏佛教的事情,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挑战。

过去佛教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边通过讲经说法弘法,把关键的东西给大家。但另一方面,也不忘记善巧方便,比方说做佛事。

佛事有它的合理性,老祖宗觉得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铲除内心的孽障,消除烦恼,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证悟佛法。所以它本是方法。但到了近现代以后,慢慢地经就被念歪了。特别是清以后,现在只知道敲敲打打,只知道超度死人。它对活人的关怀关注少了。整个佛教衰败,就会出现不少的腐败现象。

释迦摩尼佛像(图源网络)

虽然是末法时代,但是佛法不能沉沦下去,要让正法久住,要像佛在世一样。一方面,佛教不断面向大众,广泛地开展讲经说法。另一方面,要让僧人去学习佛法,去体悟实践佛典。佛祖强调的都是方法,这些方法光靠字面理解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要去身体力行。要去体味、要去实践,所以佛门讲有修有证,二者不可偏废。正道发展,外道才会无所匿形。

僧装、素食、独身,这是佛教界最底线的六字方针。这是对僧人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能白天僧装,晚上西装。包括虽未登记,但事实婚姻,包括到外面喝酒吃肉,违反了就要迁单(佛教界等同开除僧籍)。

民国时太虚大师提出人间化佛教。但改革开放后,人间化被念歪了,变成了世俗化。佛门现在讲“化人间”。释迦牟尼讲,不走两边,行其中道。佛最后也放弃了苦修,根本上,佛教是要解决了脱生死的难题。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三世成佛,佛也都是在人间证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