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最新消息:

每年的高考第一天,对考生来说就是屏息凝神迎战变化多端的大作文,对公众来说就是观赏揶揄奇葩题目秀。涉及近千万考生,严格第一、保密第一的“中国第一考”,其中占分比很大的语文作文,虽有一众名师、专家闭门精心打磨,然其轻率和粗陋的程度,屡屡出人意表。这本身就是挺奇葩的一件事。

高考作文折射的,是我国学校语文教育在很多方面的苍白、软弱和无力。生硬的创新和想象,让人看不到情感和思想的光芒。命题如此,遑论文章。

高考作文奇葩不断 梁晓声:出题人脑子进水

今年高考作文题被吐槽最多的是新课标全国Ⅰ卷。父亲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女儿屡劝不听果断报警。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以写给违章当事人,也可以给女儿、警察。这种“题以载道”的老套路,其实很难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个性和文采。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简直是骂人:“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没有争论的价值,而出题人意在引导争议性,明显是脑子进水。”

然后山东卷以“丝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谚语为素材的作文题勇夺吐槽榜第二。其实让网友抓狂的“肉豆须是哪个鬼?”并不会影响考生的判断,但这同样是一道含糊不清轻微无厘头的作文题。某临沂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做事情要把握分寸,不要做无用功而徒劳。这可能是对的,但高考需要这样粗浅的作文题以及这样毫无洞见的大学生吗?

犯知识性错误的是安徽卷作文。昨日有专家指出,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任何东西都是黑白的。所以,在这种显微镜下看到黑白的蝴蝶翅,不能推出“蝶翅本无色”的结论。最似是而非的作文题要数江苏卷,“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自己的样子……”对此很多人表示不明白。

2015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揭开“蝴蝶翅膀颜色”之谜(图源网络)

其实很多逻辑和细节上的差错,并不影响考生的发挥,或者说“损失均等”。但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专家教授,对事关考生前途未来不负责的态度。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随手百度一下,即不至有如此的难堪。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近些年高考作文题不断创新、破冰,但一些精明的语文老师、考生,早已看透了这些花拳绣腿的底牌,暗自发笑。他们手持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辩证法宝器,再携相生相成、刚柔相济两样祖传短兵器,简直是无往而不利。仔细想想今年的作文题,福建卷:走错路与发现路;山东卷:丝瓜藤和肉豆须;江苏卷:智慧;上海卷:心中的坚强与柔软;四川卷:老实与聪明;广东卷:感知自然;安徽卷:蝶翅的黑白与彩色;湖南卷:大树的行与止;湖北卷:喷泉与泉水;浙江卷:文章和人品;重庆卷:表象与真相等等,三大定律加两则中国哲学,基本可以应付了。

“从前有个学生娃,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要出发,弯道超速被人抓,罚种稻子和荷花,于是时光流逝了,头被梯子砸开花,后来遇见萧伯纳,现实未来都不差,编剧演员在吵架,到底是谁最算话,今年遇上小蝴蝶,不懂科学要抓瞎……

这是网友对某省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的总结,有戏言,也有无奈。

名家教你出作文 马伯庸:出好题该学王熙凤

在马伯庸看来,好的作文题目,“字数越少越好,一个词、一句话,不要做任何解释,不要给考生带来暗示,让考生完全发挥自己的独创性。要知道,阐释题目破题,也是一个人作文能力的一部分。我认为,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像在《红楼梦》里王熙凤起的作诗题目头‘一夜北风紧’那样,给其他人留下大的发挥空间。”

茅盾文学奖评委、辞赋家何开四说:“在我看来,作文没有标准作文,不管是从哪个方向去发挥,只要写出来好看的文章,言之成理,就应该是好作文。不能判定为跑题,要给学生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所以,我觉得,这对判卷老师的水准也是一种测试和考试。如果老师的水准比较灵活,那就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马伯庸认为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像王熙凤起的作诗题目头“一夜北风紧”(图源网络)

在方方看来,高考作文跟文学创作、写小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高考作文主要还是以应用文为主吧,尤其是议论文。高考作文还是不大能直接写小说。写小说主要是想象能力。但高考作文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行文、观点和思维方式。”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作文题目呢?“高考作文,不是只面对一小部分对文学有兴趣、有专长的文学苗子,而是面对所有的学生。很多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文学才华,但是有基本的语文作文能力。高考作文的目的,是要考察所有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不是要挑选对文学专长的作家。所以,一个好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应该考察学生的文字水准,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观点的清晰。”

具体说来,方方说,“好的题目,不能太冷僻。要让大部分学生有话说,不感到被刁难。让大部分不把文学创作当志向和兴趣的学生,也能有表现自己水准的机会。与此同时,那些文学高手也能发挥。最好的高手,是人家都写出来,你又比别人写得好。但是题目也不能太平庸。太平庸的话,容易让很多学生按照此前的训练去套,让判卷老师很难发现高手,导致有水平的人被埋没。总之,好的题目,能让大部分人上道,让高手走得更远。”最后,方方感慨说:“要出个有水平的好考题,也是很难的,很考验出题人水准的。”

民国高考怎么考?文理考八门,军训算总分

穿越回民国考中央大学,当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张大千的学生真有这么简单?在那样一个校长和“领袖”平起平坐、大军阀要看文人脸色的时代,想考上中央大学,似乎比现在容易得多?其实没这么容易。

和现在要用信封封装的试卷相比,民国考卷走的是“极简”路线。在网上流传甚广的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试题中,国文考卷只有作文和翻译两种题型。作文题目的“槽点”似乎还不少,第一道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用今天的眼光看,足够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

第二道作文题让人有些手足无措——“论今日文化之责任”。放在今天的语文高考试卷里,没有大量知识储备,估计只能扯空话。

民国时期的高考(图源网络)

不过,即使作文成绩优秀,也不表示考生就能高枕无忧,这是因为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并不分文理科,这也就意味着,考生不仅要考国文、算学(即今天的数学)和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门门都得考。

另外,“军事训练”在当年也是高考科目之一。稍有一门科目“瘸腿”,考分立刻会被“拖后腿”。考试说明里,专门有给“军事训练”科目规定的内容,为军队内务、野外勤务和步兵操练。久困书斋的书生们,想要手无缚鸡之力就考上中央大学,估计也难。

别看英语考卷英汉互译的部分难度似乎低于如今的大学四六级考试,其实民国高考语言考查的“隐形陷阱”可不单单出现在英文考卷里,“那些年”的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流行用英文出题。而且外文科目里考生不仅得掌握英文,还需要在法、德、日三种语言里任选一种掌握。

国立中央大学的先生们出题还算善良,在一份网络上流传的1923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理科试题里,数学题连题干都是用英文进行表述的。考生如果英文不过关,其他科目的考试可是有门门都被虐的风险呀。

那些靠作文上大学的牛人们:钱锺书数学15分照样入清华

1929年夏,钱锺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不过,据《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可见,当时清华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较大,考分处于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钱锺书的数学考15分,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1917年,“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罗家伦参加了北大招生考试,考出的成绩让人哭笑不得。当时,罗家伦的作文成绩是满分,批改试卷的胡适非常赏识他,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推荐。不过,委员们在看完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却很头疼,因为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平平。最后,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以偏怪之才的定位破格录取了罗家伦。由此,罗家伦得以进入北大,主修外国文学。

民国三十年,山东济南齐鲁大学进行考试(图源网络)

无独有偶,写出了《有的人》的诗人臧克家在1930年也以数学0分、作文最高分考取了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此时,臧克家已在青岛大学补习班学习了半年,是因病辍学后重考。当时闻一多为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新生入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他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题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题是《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臧克家两道题目都做了,其中《杂感》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正是这三句话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获得了最高分——98分。闻一多先生极爱才,在其坚持下,破格录取了臧克家,成就了一代杰出诗人。

臧克家的求学经历比较坎坷,在考入青岛大学之前,他早已于1927年考入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广揽精英,招考严格,既有笔试又有口试,考试内容,除作文、政治外,还有数学。臧克家能考取,数学成绩不应太差。

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逃亡东北。也许是近两年的抱病、流亡、结婚、生子,令臧克家把数学知识都忘了。

刷完中国高考作文 是时候试试外国的作文题了

每逢高考时节,作为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总是备受关注。而在中国之外,各国考生同样面临高考作文这道难关,法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高考作文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其设计思路和理念有何不同?

1808年,拿破仑下令设立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由此之后,每年考试的第一门考试科目都是哲学。拥有笛卡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萨特等大思想家、哲学家的法国,高考哲学作文题可不简单。而且,无论你高中是主修文科、经济社会还是理科,都逃不脱“哲学的拷问”。

一般来说,三道作文题中既有“语录评论题”,也有“观点论述题”,考生任选其一回答就行。细看下来,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尼采《快乐的科学》、萨特《伦理学笔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学》等难啃名著比比皆是。就算是理科生,也得探求“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艺术家是否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之类的人生终极难题,或者阐述笛卡尔1628年著作《指导心智的规则》的选段。

相比深奥的法国哲学作文题,美国高考作文题也注重价值观,不过少了些凝重,反而更加关注生活体验。事实上,SAT考试与美国高中生教材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能力。对于作文题来说,往往考查学生对某类话题的看法和表述,并无对错之分,不管回答“是”还是“否”,只要言之有理,有实例佐证就行。虽然话题很接地气,不过要在25分钟之内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也不容易呢!更何况,有些问题似是而非,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

日本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图源网络)

在日本,高考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根据两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录取。一般来说,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1月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考查国语、英语、数学、理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2月中旬至3月底,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有点儿类似中国国内的“自主招生”。往往,作文题就出现在第二次考试当中。

这些作文题都是各学校自主命题,因此题目十分灵活和开放。而即便是同一所学校,新闻系、历史系等各院系的题目也千差万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的说来,各科考试题目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少有抽象问题,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用具体事实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有关世界史方面,光是“16世纪以来,亚洲知识分子运动和文化发展”一题,就分别涉及“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唐代中期的古文运动”、“15世纪朝鲜半岛的文化运动”、“明朝中国知识分子徐光启的活动”、“中国洋务运动”、“阿拉伯半岛瓦哈比主义运动”、“印度现代主义立场下的宗教改革运动”等内容。

与此同时,对外国留学生而言,日本高考也注重考查他们对日本的热点关注和了解。以2012年东京大学为例,在日本大地震、海啸、核辐射等一系列的背景下,学校要求学生用日文阐述“科学并不一定能造福人类”这一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