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电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

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最新消息:

漫改电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

超人诞生于大萧条末期,在黑帮片泛滥、美国梦崩塌之时,由秉承“善良与爱”的老派农场主抚养而成的“超人”的诞生,更像是一篇现代版英雄史诗。
伴随着美国梦的衰落,超级英雄才开始诞生。他们承担了重新扛起美国梦的大旗重任,所折射的并非一两个人的渴望或期待,而是一代人甚至是多代人的渴望。

穿上定制战服之后,蚁人能将身体缩小至蚂蚁大小,同时对于蚁人来说周遭环境和事物看上去都将等比例放大,电影中有不少镜头都是蚁人以缩小状态在微观世界中穿梭,观众们也将一起体验一下小人国之旅。虽然少了动不动打上宇宙的大场面,但这些微观视角非常新奇、有趣,在小小世界中的打戏也略显清奇。超级英雄和大反派打得貌似毁天灭地,身边正常大小的人类却最多只是觉得“今天的风儿好喧嚣”,最终大战在蚁人的小女儿粉红色的闺房展开!最终的战损仅是天花板破了一个洞!比起复联随随便便拆一个城,丢一个国……
毁誉参半的《复仇者联盟2》在挑剔的《纽约时报》影评人笔下,是带着灵魂和野心的。评论工作者自觉地把他们上升到流行文化的学术高度和严肃层面,于是,我们从北非海岸到南非城区;从汉江沿岸到欧洲腹地古城的外景转移里,读到好莱坞A级制作紧跟政治时局主旋律、绘制世界新景观的良苦用心。电影的尾声,正方代表“幻视”和反方代表“奥创”在夕阳西下的树林里谈论“人类文明的衰落”,也是一个明白的隐喻,是自新大陆的美国面对旧大陆欧洲兼有仰慕与“谋可取而代之”的纠结心态,是欧洲的旧文明、旧秩序在溃败,这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和文艺界的定论,不是么? 单就本片而言,情节实际简单得令人发指,除了必要的几处舒缓,其余基本一根筋冲到底。虽看起来出场角色不少,但除了主角稍显正常,其余全都故意往扁平极致上发挥。讨论剧作时,常将这种写法称为“漫画式”的,用在这里恰如其分到几乎是循环论证。在情节的简化上,本作已经凶残到几乎所有大的情节转折都不容你做进一步推敲。想深一点,多问两句“为什么”,你就等着用你的右手取代电影院里坐你身边笑得花枝乱颤的女朋友吧。诺兰将漫画电影严肃化的阴谋,被本作彻底低幼化的设置击得粉碎。不过,倒也不难理解。都简化成这样了,还是有人说看不懂。看不懂故事情节?当然不是,看不懂的是它的体系。
实现正义,需要高强功夫。现实社会里一些无能为力去解决的问题,在银幕上,有史蒂夫这样一个强大英雄去替我们战斗。虽然在现实里,我们没法拥有一个像史蒂夫这样的美国队长,但他身上的那些优良品格:善良、勇敢、坚持信念、充满质疑精神而又相信人性……这些高尚情操,却值得人类去追寻。有人说,要有美国队长的身板才能伸张正义;但被改造成超级战士前,那个瘦弱的史蒂夫,却依然可以对坏人大声叱喝,纵使被击倒,也会一次次的从跌倒里爬起来。纵使他能力有限,但他依然勇猛果然,无惧邪恶,并因此感染着身边的人,一起去对抗邪恶。其实,人人都可以是美国队长,人人都可以是超级英雄。
《X战警》系列即便和其他过分认真的超级英雄大片相比,它的寓言色彩都相当明显。这个系列的电影和之前的漫威漫画书一样,记录了一个受人鄙弃却拥有超凡力量的弱势群体的冒险故事,也涉及一点有趣的社会和政治热点问题。其核心冲突是X教授与万磁王之间没完没了的道德与政治争论:换句话说,一方是妥协主义者,认为变种人应当为人类的道德救赎而奋斗,另一方则好战地主张变种人应当不择手段地捍卫自身利益。但是仇恨变种人的偏见并不是辛格最关切的东西。变种人的愤怒才是他的《X战警》系列中最有趣的部分,也是这个系列中最有戏剧性、最感人的核心。 虽然《雷神2》依然延续兄弟情仇的主题,但上部雷神索尔和弟弟洛基的双主角却已经开始产生倾斜--很显然,编剧们开始悄悄地将重心转向洛基,因为粉丝们显然更喜欢这个邪魅狷狂的大反派。有人也许要感慨,新新人类的审美果然不同以往。这是一个崇尚阴柔之美和复杂人性的时代,尽管洛基作为反派出场,但全片最精华的部分反而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他阴暗,却也有调皮的孩子气,被雷神从牢狱中解救后那一连串的变身让人忍俊不禁。战死的场面又让让观众颇感失落唏嘘,而片尾死而复生的他对着镜头那诡异的一笑俨然成了对雷粉的致命引诱--毫无疑问,《雷神》还在构思续集。 斯塔克是个臭名昭著的军火商人,他拥有一间军火公司,生活奢华,喜怒无常。在电影前15分钟展示的他那可以从很多方面被人嫉妒的生活里,他开着自己改装过的跑车,邻海的豪宅里有个漂亮的女管家,工作室里有聪明而又可爱的机器人,当他要去中东,他的私人飞机(和会跳钢管舞的空姐)会在机场静静等着……当他在沙漠中被袭时,我甚至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除了场面之外,好莱坞一向也以输出价值观为己任。这一次,他们想要“探讨”的,是武器和战争,以及深陷其中的人的善恶观。为了让自己不那么肤浅,电影取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从一个军火贩子的眼中来看自己对世界的改变。
李安版本的《绿巨人》最受媒体指摘之处,就是过于冗长的背景铺叙和心理描写——美国人大概从来没看过40分钟过后才亮相/变身的超级英雄。莱特里尔的做法是彻底“去李安化”。导致绿巨人诞生的那场实验,以及个中因果,一概用高速而密集的画面在片头展示完毕;电影一开始,体内细胞已经变异的布鲁斯·巴纳先生已经安静地藏匿在巴西的一个贫民区里了。每分钟心跳超过200次的情况下就会变身并狂暴化的他,在一家果汁厂干活谋生,同时寻找能够解决自己异常体质的办法,比如草药。一个不小心,他的血溅到了汽水里,一个喝了这种进口汽水的美国老头受到辐射死去,军方由之查到巴纳的下落,派兵杀来……一场追杀之后,浩克打出了亮相之战,完美的漫画式开场。

超人来到地球之后的剧情发展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三驾马车”相继出现短板。施耐德太急于表现亨利·卡维尔的健美身材,导致剧作只能从成年后超人说起,夹杂一些记忆闪回,交代超人在地球上的成长、超人和地球养父母的感情和他是如何下决心成为一名英雄的心路历程。这段最让人诟病的是过于对超人 “高大全”形象的塑造,这种正襟危坐的姿态,实在太过费解,不仅跟之前《超人》系列不时穿插的美式幽默相悖,且让观众有种官方塑造“外星活雷锋”之感,一个感觉缺乏生气和内在感情的超人,生活重心全部集中在救苦救难和追寻身世之谜之上,和21世纪后主流审美相距甚远。 当“影武者联盟”执政哥谭市的这种“非常状态”被全面推开时,我们发现,蝙蝠侠身上神学式的“决断”压力反而空前减轻,当自由主义式的日常法制理念被彻底抛弃后,蝙蝠侠得心应手地再次走上前台,并以一己之力拯救全城,成功“崛起”为万众敬仰的超级英雄。在此时,所有自由主义的日常政治观念都不值一提,蝙蝠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不再需要藏身黑夜,从“黑暗骑士”彻底变成了“光明骑士”。蝙蝠侠留给哥谭市民的最后身影,正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开着蝙蝠飞机划过长空,并伴随着市民们的欢呼声。当然,当时的哥谭市正处在“历史的黑夜”中,所以蝙蝠侠从根子上还是没逃脱“黑暗骑士”的身份。 焚烧金钱的小丑的确把犯罪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并试图提升其它罪犯的“素质”。为使社会混乱无序,人性懦弱、自私、贪婪的真相尽显无遗,他决定把民众仅存的正义信仰摧毁,即将蝙蝠侠拖下神坛,制造恐慌。他把现实社会只存在于“假设”的两难困境如实地一个个抛给哥谭市民。《黑暗骑士》开创了黑色深入到人内心、传奇英雄落下神坛的超级英雄大片新模式。在这里,“黑色”首先属于小丑,然后是每一个人,“骑士”首先属于蝙蝠侠,然后又是每一个人。套用拿破仑的经典名言“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蝙蝠侠在遇到小丑前,也曾所向无敌,轻而易举就惩恶扬善、正义凛然。 绿灯侠的超能力也颇有个性和趣味,比超能力单调刻板的《雷神》和《美国队长》更能吸引观众,正邪对决的模式也比较新鲜。绿灯侠能随心所欲地让想象中的事物转化为实体,几乎赋予了特效打斗戏想象力施展的无限空间,变出机关炮狂射视差怪、带着钻头在视差怪体内横冲直撞,一炮把视差怪轰向太阳,都看起来颇为刺激。而把即将坠毁的直升机变成赛车然后在幻化成的跑道上安全着陆等超能力场面,则让人感觉趣味性和幽默感兼备,唯一让人遗憾的是,也许是成本所限的原因,影片中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超能力场面展现得并不够多,明显让人感觉没看过瘾! 摩尔塑造的世界也一如既往地反乌托邦,甚至反人类。《守望者》中最出彩的两大超人,都基本可以称得上是毫无人性。曼哈顿博士因为一次核事故而拥有了可以任意变换的肉身。以他极度理性的世界观来看,人类大抵是最浪费粮食的东西。而自从女友丝鬼二世弃他而去之后,他更是对人世厌恶至极。另一个极端是罗夏。他只相信黑白,不作妥协(所以也一手造就了叹为观止的惊诧结局)。当然你也可以说,因为这个世界实在太没人性(如果人性是指所有善良美好的集合的话)了,罗夏也就不再合乎人性(如果人性是指所有纠缠拧巴欲进还退的话)的常理了。 就像前地下丝绒乐队主唱Lou Reed所唱,“快乐有时,忧伤有时”。太热爱这个世界,反而往往希望离开;太想与人接触,却总会觉得孤单吧。

烂电影也分好多种,一种是烂得有点好笑,以至于倒有些娱乐性在里面。第二种则是有一个不错的创意,但却被导演和演员搞砸了,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续集和《蝙蝠侠》系列。而最差的一种就是影片有很高的立意,投入很大的成本,就在公映的时候如同一只吹爆的洋泡泡让人彻底没了希望。一直以来,笔者心目中的这类影片只有《脱衣舞娘》,现如今还要增加这部《猫女》。故事糟糕就不用提了,比这还要糟的就是演员们的表演:贝瑞拙劣地扭动自己的身体,本杰明·布拉特丧失了一切的个人魅力,还有莎朗·斯通,她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张用了过多化妆品而看上去像大理石的脸。



《黑猫警长》
中国的超级英雄?

编辑说:

80后们,请尽情颤抖吧!童年经典《黑猫警长》即将真人化!“黑猫警长于国人而言,不亚于蝙蝠侠、蜘蛛侠这类超级英雄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如何将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以真人版形式搬上大银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改变。”超级英雄?难道说好莱坞有“猫女”,咱们以后有“猫男”了?大家慢慢等吧!

出品:中华网文化频道

策划:刘畅

中华文化:(010)52598730

联络邮箱:ed.culture@bj.china.com

发现更宽广的世界

回到顶部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用手机看中华网二维码用微博看中华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