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海南十大文化名村

2017-03-31 18:16:54  凤凰网海南 罗朴华 梁定华    参与评论()条

透滩村,海南省临高县较有影响的文化名村。该村位于临高县城以东10公里处,现有280户,1560多人,经济产业主要靠甘蔗、水稻、橡胶等,人均年收入5200元,乡风文明时尚,村民热情大方,环境古朴幽雅,是爱国诗人王佐的故乡。据史料记载,透滩村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古迹有:礼魁坊、王佐公祠、王佐墓、慈训堂、透滩石桥、节孝坊等。


海南十大文化名村

文昌市昌洒镇庆龄村

庆龄村地处文昌市昌洒镇东部,距离文昌市区约30公里,是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乡。该村生态保存完好,古木参天,林荫蔽空,景色秀丽迷人。该村民居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具有浓郁海南特色的类四合院式平面格局,全村共有房屋500多栋。其中修葺一新的宋氏祖居由2间正屋、2间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这些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民风淳朴,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民间习俗,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世外桃源”之称。

海口市遵谭村东谭村

海口市遵谭镇东谭村,位于海口市南部,东与龙泉镇接壤,距东线高速公路三公里,南交新坡镇,西距镇政府二公里,北接本镇咸东村,紧倚谭山公路旁,距海口市区20公里。

东谭村初建于西汉时期,有二千多年历史,面积10平方公里,959户,4036人口。耕地面积七千多亩,山地八千多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黑豆、外贸瓜菜,盛产荔枝、龙眼、杨桃、菠萝蜜等,有传统特色的本地黄牛、山羊,有知名石料加工场。全村实现通路、通电、通水较为标准的文明生态村。本地区军坡节活动多种多样,富有民俗特色,尤其傩戏和金子花舞流行古老有知名度。

海口市美兰区迈德村

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农场迈德村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历史。经过五百多年的繁衍发展,该村已经由原先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发展成如今拥有两百多户,1600多人(包括外出人员)的大村庄。如今的迈德村,村容整洁,家家户户通水泥路,村庄两旁树木成荫,环境优美。

经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给这个村庄留下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村里人受二千多年前参创儒家学说的曾子思想文化影响较深,以“武城世族,鲁国家风”、“三省传世代代相传”为榜,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战争动乱和劫难,至今仍保留着具有与山东省嘉祥县曾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类似规模的“曾氏宗祠”,神龙古井,古民居和曾国藩主修的“曾氏族谱”。


海南十大文化名村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

长泰村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西南方,共有23户,116人,种植水稻、橡胶,养殖猪、牛等为主要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长泰村四周绿树环绕,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村庄,村中草木葱郁,2003年创建文明生态村,现已硬化多条道路,改造多间民房、庭院,并修建广场、文化室,生态环境极好,村貌整洁。民风淳朴。

长泰村是革命老根据地,解放前,现长泰村区域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革命者,解放后,幸存的10余名革命者在此生产生活,家族传承壮大,形成现在的长泰村。长泰村现仍有多户烈士家属。

澄迈县老城镇石石矍村

据明正德《琼台志》载:梁大同间,冯冼氏族运用自己的力量和影响,降服诸越,统一岭南,并在汉废海南儋耳郡“归附者千余峒”的基础上,“请命于朝”,在海南岛设置崖州。在隋文帝杨坚处置番州总管赵讷贪官之后,委派冼夫人巡视诸州,招抚逃亡的俚民,最后到海南岛,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仙逝,葬于石石矍村西南富昌坡地。由此推算,石石矍村历史悠远,至今已有1400多年。又据《海南冯氏族谱》记载,海南省各市县的冯姓宗支绝大部分是从石石矍村迁出,享有“海南冯氏第一村”的誉称。


海南十大文化名村

万宁市万城镇东方村

关键词:村落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