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2017-10-24 18:00:00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根据考古材料,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黎族先民就曾定居于此。在所有有关黎族的历史画面中,记录者都格外关注的一种场景,便是纺轮纺纱,踞腰纺织的黎族妇女,而有关这种特有的纺织工艺,也已经在黎族存续了数千年。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种棉花、纺线、织布、染色、织黎锦,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沉淀,偏居于南疆海岛的黎族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造就了被称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海南黎族织锦。 

而黎族织锦本身,也确实经得起此美誉,因为被尊为布业的始祖“黄道婆”,正是在宋末元初避难崖州时,习得了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而后将其传播到内地,推动了当时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织造黎锦是传统黎族妇女必学的手工艺之一,每一块黎锦都见证着黎族妇女的勤劳坚韧和心灵手巧。传统的黎锦制作,共有纺、染、织、绣四大工序。首先把棉花脱籽,抽纱,把纱绕成锭,染上黎族传统的染料,再用黎族特有的踞腰织机纺织成布。最后,还要在织好的布上,刺绣出精美的图案。一般来说,纹样复杂些的织锦,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

黎锦染色用的染料,大多来自植物。比如蓼蓝可以染出深蓝色,植物的树叶染出绿色,要想染黄色则依靠黄姜。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絣染是黎锦特有的一种染色技艺,染色前,需将作为经线的棉线绷在木架上,扎成图案,之后取下用染料对该部位着色。经线染色后,会被再次绷在线架上,然后去掉扎在经线上的线结,就会显出别具一格的朦胧晕色经线。这种絣染技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少见。

所谓独特的织锦方式,是使用经纬线垂直编织的方法进行织造,织者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织布机:席地而坐,两腿并拢、伸直,脚和腰部共同将正在织的经线扯直,然后在经线之间编织不同颜色的纬线,创作丰富的图案。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为了把让经线绷直,脚需一直向前平伸,腰部则得往后顶。如果是初学者,这种姿势坚持一会儿就会酸疼难忍。但对老练的织者来说,经过数十年的修炼,她们能一坐就好几个小时。

在过去,衣服和线都没有现成的,必须自己动手,否则无衣可穿。黎锦妇女们就慢慢摸索着将纺好的线织成漂亮的筒裙、摇兜、头帕……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当然,不是每个女孩都热衷于织锦,亦非所有黎族妇女皆善织。要将黎锦做到“能用”,不用多久就可达到。但如要把图案做得巧妙、好看,至少得有十多年功夫的积累。

每个人对于图案,都有自己的审美,不同方言地区的黎锦,也会呈现出风格上的差异,有些地方图案偏大,有些地方显小。这种审美趣味既来自自身对所处环境的感知,也由于和妇女间的沟通而形成地区风格。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由于过去用植物和矿物染料的色,其深度和亮度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而不同的女子又都会喜欢用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颜色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所以,也注定了每块黎锦的独一无二。

织造黎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块约40公分宽、2米长、图案复杂程度为中等的黎锦,如果每天能做一段时间,也得做上个把月才能完成。而黎族妇女们,平常还得做大量的农活和家务,只能挤时间织锦,所需时间便会更长。

(“大力神”人纹图案,寓意本民族向着文明、康宁、繁衍生息、长久万代。)

(“大力神”人纹图案,寓意本民族向着文明、康宁、繁衍生息、长久万代。)

人们会赞扬黎锦做得好的女子,她也会更多地获得小伙子青睐。出嫁前,能给自己织上一件漂亮的黎锦嫁衣,也成了每个黎族姑娘颇感幸福的事。除了黎锦中通常可见的大力神、青蛙、菱形等图案之外,成双成对的爱情鸟也常会出现在黎族女子的嫁衣上,人们习惯称它为“甘工鸟”,在黎族人眼里,这种鸟象征爱情。

(甘工鸟图案)

(甘工鸟图案)

不过,如同青蛙等图案一样,这爱情鸟并不是很写实,可以说有点抽象。由此,也不得不让人佩服黎族人的想象力,能将目之所及的各种花朵、植物、动物,通过变形提炼,幻化成一个个简洁干练的图形。

(双牛图案)

(双牛图案)

这些图案和符号,被编制在黎锦中,流淌在记忆里,因为没有文字,黎族的历史全靠口口相传。这些自带图案的黎锦便自然而然成为民族记事的独特文本,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更是一部心灵崇拜史。

黎锦:织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10月29日,由中华网、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主办,聚宝匯公益支持的“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启动仪式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同时意味着一段新的守艺寻访历程将正式开启。

此次“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将先后走进海南、贵州,走访那些浸染着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锦绣工艺,领略当地独有的风土民情。在海南,除了黎族织锦,采风团队还将带您体验黎族船型房屋、黎族原始制陶工艺、黎族纹身等的别样魅力,品尝各类黎族美食;在贵州,苗绣、皮纸制作、安顺印染、屯堡花灯、屯堡地戏等非遗技艺将一项项在采风队员们的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当然也少不了一大波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诱惑着不仅是身赴当地的采风者,还有在远方关注的你我。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