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八旬退休工程师十年创作百余件诗书工艺葫芦(图)

2016-11-30 16:25:21    燕赵晚报  参与评论()人

王希杰老人和他的工艺葫芦。

□文/图 本报记者 林建树

省会八旬老人王希杰曾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十年前接触到葫芦烙字,从此便成了葫芦烙字爱好者,十年来创作了不少作品。如今,他亲自动手将一套闲置房改成了展室,里面陈列着百余件“诗书工艺葫芦”。

11月29日10时许,王希杰老人刚送走了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展室开了半个月了,我每天跟上班一样,定时来这儿,生怕有人过来吃了闭门羹。”门外贴着“诗书工艺葫芦展室”字样,非常醒目。走进屋内,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客厅里的两排展架,大大小小烙着诗文的葫芦在上面整齐陈列着。展架下方是一排长桌和几个凳子。王希杰老人拉出桌下一个放有葫芦支架的木抽屉,“这些支架是我用下水管道锯成的。参观的人想近看工艺葫芦,就把支架放在桌上。这样一架,很方便。”这个展室里,不仅葫芦支架是自制的,桌子、椅子、展架全是他用各种装修下脚料做成的。

“展架是我捡了别人扔掉的旧门框、旧窗框,在家里地下室忙了两个多月才做成的。这个折页咱们市区没找到卖的,就从元氏买了拿过来。还有这个凳子,原来是圆座,但我觉得那样坐着不舒服,就重新加了木板,改成方座。”屋子里的种种陈设,都是王希杰老人的心血,他笑着说,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比之前上班时还要忙碌。因为这些物件都是在家里地下室完成的,王希杰老人每次骑自行车只能携带一小部分。至于总共往返了多少次进行运送,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我早就有建个工艺葫芦展室的想法,既然开始做了,就不能中途停下,我身体状况还允许,能不麻烦孩子就自己亲自上阵。”

王希杰老人工艺葫芦上的内容,正文为楷书,以古诗、名联、格言为主,标题多为篆书,有不少地理知识和省市简称、花木鸟兽的名称。老人说参观者在欣赏葫芦工艺的同时,不仅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学佳作,还可增长地理知识,他想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让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工艺葫芦的魅力。

“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我觉得应该是‘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灿烂’,这几年制作工艺葫芦,准备展室,我都是全力以赴。现在我每天来这里,和前来参观的人聊聊我们共同喜爱的工艺葫芦,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王希杰老人的展室位于石家庄市方北路88号热力煤气公司宿舍4-3-201,展出时间:每天9时至17时(中午休息),欢迎对工艺葫芦感兴趣的朋友前去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