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评作家戴小华《忽如归》:历史激流中的台湾家族史

2017-05-18 10:01:38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忽如归》的核心是一个“归”字,不仅是身体和灵魂的回归, 更是对文化的寻根和体认

【忽如归】

作者:戴小华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定价:36元

历史激流中的台湾家族史


文|任启亮

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戴小华的《忽如归》,用纪实手法书写了其家族1949年南迁台湾后的真实故事。

经过半个世纪的种种磨难,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戴小华的父母落叶归根,葬在故乡沧州的土地上;大弟戴华光回到沧州定居,以开西饼店为生;小弟定居青岛,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管。远嫁马来西亚的她,成为活跃于当地社会的著名华文作家和文化社团领袖,常年往返中马之间,成为中华文化的书写者、传播者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书中浓墨重彩的是大弟戴华光。他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两岸尖锐对立时期,长大后赴美留学,接触了一些客观反映大陆面貌和台湾历史的书籍报刊之后,深感两岸分离之痛,发出了两岸要统一、要和平的呐喊。在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戴华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定为“人民解放阵线”首犯,被判无期徒刑。他说理、反抗、绝食、踢破牢门,进行种种抗争。他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靠自救起死回生。由于台湾当局的解严令,他提前出狱,却拒绝领取补助金,最终毅然决然回到父母的家乡沧州,守护那一片祖祖辈辈留下的故土和父母的安息之地。

作者还花较多笔墨写到母亲,她的乐善好施,她的相夫教子,她对子女特别是长子戴华光的疼爱,以及她身居孤岛的寂寞和无奈。一句“回到大陆就没有人敢欺负你们了”,读来令人心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后要葬在父母身边,陪伴到永远。

当时两岸没有通航,此事没有任何先例,手续繁杂,时间紧迫,看似根本无法实现。但作者调动一切资源和人脉,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母亲的愿望。读到她按照穆斯林的规程有条不紊地办理母亲后事,在为她感到欣慰的同时,敬意也油然而生。

《忽如归》的副标题叫做“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作者虽然只写了自己家庭的故事,但她一家正是台湾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戴家两代人的经历,正是台湾“外省人”人生和命运的真实写照。这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

历史把几十万个家庭、数百万大陆儿女一下子推到台湾岛,其中大多数人是不情愿的。他们被历史的大潮裹挟而去,无可奈何,对未来充满恐惧和茫然,从此与亲人骨肉分离,故乡只在梦中。不难想象,几十年来,无家人的任何音讯,长夜孤灯,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因此,戴小华的母亲死后一定要回到大陆,葬在父母的身旁,这既是落叶归根,更是一直萦绕在老人心中的心结,那就是活着不能为父母尽孝,死后一定要长伴膝下。老人难道不知此事难办?只因不如此心灵便无法安息。

戴小华这一代人虽然出生在台湾,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父母的言谈中、迷茫的眼神中、叹息声中,听到看到的都是离散之苦、家国之痛,所以一旦两岸交流的大门打开,思乡的闸门再也无法关闭,通向故乡的路不可阻挡。因此,不仅戴小华的父母归葬沧州,两个弟弟回到大陆定居工作,健在的大姐在沧州买下了墓地,而且,她的女儿在加拿大毕业后,和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籍同学恋爱结婚,一起回到了中国,在北京置产,在上海工作生活。我想,这个家庭的三代人,已经从身心和精神上都深深融入了他们深爱着的这片土地。

这个家族故事在戴小华心中酝酿近20年。她在后记中写道:“每当夜深人静,就会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频频催促,似乎不写出来,我的身心就无法得到安顿。”《忽如归》的核心是一个“归”字,不仅是身体和灵魂的回归,更是对文化的寻根和体认。

戴小华从台湾去了马来西亚,并入了籍。她担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完成了规模巨大的文化工程——《当代马华文存》和《马华文学大系》。她是中马文化交流的破冰者,在中马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让我想起她的一段话:“身在他乡,语言和文字使他们与故土的根源藕断仍丝连,我梦中的家园,也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正因如此,《忽如归》才能通过一个家族的历史,写出民族的苦难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使人“重新认识了一段历史”(王蒙语)。★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04期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