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电子阅读时代 “悦读”还得靠纸质书

2017-11-17 10:40:01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出炉。上榜书册的装帧设计“脑洞清奇”,看着让人又惊喜又愉悦。比如解读建筑设计和理念的《介入》,书本身被设计为一栋造型别致的“建筑”——借助书的两个穿孔洞眼,以跨桥方式连接双孔进行区隔;书脊中穿线装订,利用爬坡形成书口斜面,使得孔眼内侧具有奇妙的建筑感。

翻翻历届“最美的书”,不难发现这些“作品”有共性:首先,内容多是适合浅阅读的小众题材。有些内容如果仅依托传统的白纸黑字出版,可能很难形成阅读逻辑。好在这些内容天然带有文创属性,只要包装得法,立显“纸质”优势。其次,在设计上强调“悦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纸质书被设计者以绝佳的表现力“视觉呈现”,更像是文创产品。其设计理念更多观照阅读的附加值:比如《笺谱日历2018》中夹着图案雅致的小信封,与书页上的信笺图案遥相呼应,护封里藏有一张木版水印的真信笺,突出笺谱特点。《意思意思》做成可手撕的形式,每篇内容都是即兴、随机的,可供反复把玩。电子阅读器在多变的纸、墨、色彩、结构面前完败,文字被趣味性装帧出立体感,“阅读”被全方位诠释成“悦读”。

读电子书固然有多种优势:携带轻便、买书便捷、价格便宜、不占空间;但作为纸质书的拥趸,个人仍然固执地认为,捧着书、翻着页,那种快感电子阅读器给不了。这无关仪式感,而是基于进化论的一种生理习惯,非短期能改观。对我来说,读纸质书时陶冶性情更多,是为享受阅读的“悦读”。

从得奖的书来看,目前内容厚重、逻辑严整,适合深阅读的“大部头”著作,尚且很少得到设计师的垂青。当然,这些作品的内涵本身足够厚重,即使不需要花哨繁复的设计呈现,也拥有经典传承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承载深阅读的国产纸质书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设计的关键词是“人性化”。比如借鉴外文书的用纸、装帧、印刷,让手指不再被书硌疼;阅读时间再长,也不至于让视觉太疲劳。在大众深阅读层面,这些朴素的细节,其实比花哨的包装更影响“悦读”指数。这或许是未来纸质书出版的出路之一。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