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挑战“京作”大工匠 6小时制成楠木小插屏

2017-11-20 10:20:01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挑战“京作”大工匠,6小时制成楠木小插屏——最大缝隙小于0.1毫米

本报讯(记者 王天淇)不用胶水不用钢钉,完全用中国传统的木匠技艺,在6个小时内手工打制一座楠木小插屏。昨天,8位选手在市总工会主办的“挑战‘大工匠’”系列赛上,比拼手上功夫。

在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操作车间里,刨花纷飞,锯声凿声不绝于耳。8位选手忙活着,划线、开榫、打眼儿、曲线加工、组装、起线……一根根普通的木条,像变戏法一样在他们手里变成了屏框、屏座和屏芯。

挑战赛要求每位选手在6小时内手工制作完成一扇楠木小插屏。插屏,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古代常放置在几案上作为摆设,有底座,底座上有镜框,镜框中一般插入图画、彩瓷绘板或木质刻板等。

“虽然只需要制作一件作品,但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据现场裁判介绍,选手们要制作的这扇插屏底座长30厘米、宽15厘米,屏身高42厘米,整体分为屏座和屏芯两部分,屏座由形态各异的薄板拼接而成,屏芯为一整块方形薄板。要求选手们不能使用钢钉、胶水,拼接的位置只能使用榫卯结构,且要结合牢固、严密,肩口最大缝隙必须小于0.1毫米,作品外观光滑,不能看见明显的欠茬、刨痕等。裁判说,考题的难点就在于考察选手们的手上功夫是否精细,“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说的就是榫卯,任何超过1毫米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整件作品制作失败。”

前腿弓、后腿蹬,刨花纷飞。来自天坛家具龙顺成生产分厂的刘更生,比其他选手速度快了不少。只见他拿着一根细锯条,反复锯着一块两厘米厚的木条一端,锯几下就把木条换一面,还不时用手指拨开多余的木屑……近15分钟后,一个长1.5厘米,宽0.5厘米,厚度不到两毫米的榫结构就开好了。今年52岁的刘更生是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比赛前接受采访时直言,“压力还是有的,毕竟能来参赛的都很优秀。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京作’家具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比拼,8位选手均完成了楠木小插屏的制作。记者了解到,此次终极挑战赛结束后,裁判组会给8位选手的作品分别打分,经过综合评选,分数最高的两名选手将入选“大工匠”提名,并晋级下一阶段的综合评选。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